Top

2022種子生活節:日常裡的種子學

[ Seed & Life Festival ]

2022種子生活節:日常裡的種子學
首頁專題2022種子生活節:日常裡的種子學【日常裡的種子學01】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謝碧鶴:一辣解千愁的發酵辣椒

【日常裡的種子學01】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謝碧鶴:一辣解千愁的發酵辣椒

2022.11.08
圖片 - 孫維利、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
文字 - 孫維利
文字 - 孫維利
圖片 - 孫維利、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

到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裡,各式發酵飲食相關書籍都井然有序排列著:不僅只是發酵製作,包含人文、科學、實驗、土壤、人與微生物的相關科學、各國發酵飲食文化等全面向藏書;中文、簡體、原文書……應有盡有,是全台灣少有的高規格藏書。

穿過圖書室、往內走進,廚房裡圍繞著發酵道具、上課教材、發酵實驗瓶罐,綻紅、煦橘、闇褐、淺咖啡……發酵物正活躍著舞動,瓶瓶罐罐、玲琅滿目。主人謝碧鶴開心地說起這些年的轉變:「我在發酵這條路上慢慢開始有些累積、發現實驗過程中可以交疊出各種可能,真的是越來越開心了!」

微生物是地球的一切生命起源

她說,發酵研究非常費時,每次都得等到正逢食材的節氣時取得來研究、製作;在發酵時間等待、完成時取出檢討與調整、設計課程,思考如何帶領學生進入……。經過這些程序,可能都過了一年多了,「時間不能免,還要搭配『新鮮』的植物。」代表這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研究發酵有挑戰性、也比較開心!」講到發酵,她的語調中多了更多溫柔。這十幾年來自己的成長變多、對食物理解也更為深刻,不只是要好吃、享受在地,而是藉由發酵,看到土地與微生物的關係、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並理解微生物是地球的一切生命起源。

「人仰賴耕植的農作,也需要仰賴植物根系裡的微生物群組。」她說,每種植物都擁有獨特的微生物群落,植物用巨量的微生物覆蓋它們的根、葉、芽、果實和種子;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附近最豐富,稱為根際,像一個活的光環,圍繞植物的數以百萬計的根毛——作為植物與土壤微生物之間交流的媒介;有些微生物更能固氮、有益環境,因此植物們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吸引微生物聚集、製造某些養分(獨特的微生物群落影響植物對病原的抗性和抵禦害蟲);而人體從植物中攝取養分,環環相扣。

「這也是為何製作發酵食物時,要盡量用友善土地的作物。因為農藥會破壞微生物群落,而發酵仰賴微生物們。」發酵本質就是微生物在生命歷程中進食、不斷地繁衍與傳宗接代的生生死死,且地球上微生物更早於人類,與土地的關係極為緊密。這些知識都是她每晚閱讀、慢慢累積的資料庫,看她點開資料,裡頭無限延伸的分類標籤、豐富的資料收集、參考範例……,不禁驚嘆她下足了功夫。「因為我不想只滿足於好吃、好看的食物,到一個年紀後,會想要有一些東西可以讓自己更深刻沈澱與思考。」

圖片名稱
製作發酵食物時,要盡量用友善土地的作物,因為農藥會破壞微生物群落,而發酵仰賴微生物們。

研究不同國家的發酵文化

疫情讓她停下教課的腳步,製作更多發酵產品分享:豆腐乳、豆瓣醬、發酵辣椒醬、蔬菜味噌、白味噌……,碧鶴笑說自己的個性喜獨來獨往,不喜歡違背己心、或作無謂的人際交涉;反而更享受自己看書、做研究、上課分享的發酵世界,才能更接近自己。她在2013年帶著學生到日本群馬學習味噌、甘酒,在那時期的台灣,對發酵所知甚少;後來也到山形作發酵交流,但對她來說,日本學習是淺薄的見學與體驗,「我不滿足,我想要知道為什麼、想知道米麴怎麼來、想要理解更多發酵的知識與原理,連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都看,一頭栽進發酵無底深淵,而樂此不疲。」她觀察到日本有悠久的發酵飲食文化,對文化的支持度很高,一個城市、鄉鎮就有無數味噌廠、酒廠的選擇,民眾樂於支持,品牌之間因而有更好的良性競爭。

圖片名稱
碧鶴想要理解更多發酵的知識與原理,廣泛閱讀相關書籍。

在日本不能私自釀酒,韓國也因為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禁酒令,幾乎失去韓國家釀的文化特色,「但韓國近期努力找回自己的傳統發酵文化,成立許多研究中心,更獲得政府強力的支持。」有意思的是,雖然日本與韓國都有醬油、味噌,但菌的來源卻不同,一個馴化過,一個來自大自然裡的野菌,「日本米麴菌經千年馴化,不同於韓國普遍從自然中採集的野菌發酵。」像是韓國味噌(大醬된장)製程從熬煮成黃豆泥、稻草綑綁成豆泥餅、懸掛戶外接菌種……到最後捕捉到的菌種也出現地域上的差異,「在韓國,每個區域用不同植物捕捉野菌製作酒麴:松針、稻草、艾草、薑等,因為從古至今,他們知曉大自然裡便充滿著菌種,無需人工培養。」

發酵的可能有上萬種,像是韓國梨花開花時節,釀造梨花酒或馬格利濁酒;雲南用乳酸菌發酵的酸鴨、貴州毛辣角酸;日本北方將辣椒鹽漬後放到雪地曝曬製成「寒造里辣醬」……,碧鶴說,接下來想研究亞洲的傳統米酒和醋。她說,「不同國家的發酵文化中,總有一些共同脈絡,時間和研究很重要,這也是最花時間的部分!」在她的分享中,像是拉開了發酵世界史的縱軸與橫軸,無限擴展開來。

圖片名稱

醬料為餐桌帶來更多元的風貌

桌上還有一排排準備要寄送給客人、深受許多老饕喜愛的蔬菜味噌,舀一匙放進嘴裡品嚐,辛香料香氣與蔬菜的甘甜在嘴裡化開,好想淋一點在飯上、湯裡、蔬菜中喔!或是混合製作成沾醬,肯定很好吃!

碧鶴這些年認真研究發酵與辣椒,她認為這是個很大的題材,也覺得自己準備好分享了!預計今年(2022)十一月底將展開發酵辣椒課程,分享全世界有意思的辣椒品種與發酵辣椒滋味;聊墨西哥、四川、雲貴、東北、韓國的辣椒彼此有什麼不同;分享各種辣椒樣貌,桌上一字排開各種辣椒品種:哈瓦那辣椒、Kashmiri辣椒、煙燻辣椒、法國北邊西班牙區的紅辣椒粉、墨西哥ANCHO辣椒、韓國辣椒……。不同品種、風土、飲食、發酵製程,辣椒不只是一種食譜,而是延伸不同飲食方式、成就好幾種可能與文化。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碧鶴這些年認真研究發酵與辣椒,預計今年(2022)十一月底將展開發酵辣椒課程,分享全世界有意思的辣椒品種與發酵辣椒滋味。

在她的巧思下,食材變成一瓶瓶時間淬煉出的發酵釀造,「發酵醬料,是需要時間和跨物種的合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的藝術與文化。」料理經常需要使用醬料,市面上的醬料為了保存,大多都有一些奇怪添加物;然而發酵醬料具備健康的保存方式,同時又能增加風味,因為醬料裡的微生物已經幫助食物轉化風味,也替主角增添豐富層次。小小角色,卻大大改變了整餐的風味,是她非常推薦的!

她感慨現代人的飲食多樣性越來越少,發酵醬料的出現,既可以帶來更多料理上的驚喜、還可以增加飲食營養的多樣性。「雖然我們不比日本、韓國或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發酵飲食文化;但是這也代表我們沒有包袱,反而可以開創新的可能,為未來千年後台灣的發酵飲食文化踏出一步。而研究、學習和瞭解其他國家的經驗更顯重要。」她感到踏實地說:「我現在很快樂、很滿足!累積越來越多發酵的知識和經驗,我一直深深喜愛且專注在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同場加映/
碧鶴正在閱讀的書籍們

圖片名稱

《辣椒世界史》作者: 山本紀夫
《Acid Trip: Travels in the World of Vinegar》作者:Michael Harlan Turkell
《發酵文化:古老發酵食如何餵養人體微生物?》作者: Katherine Harmon Courage
《慾望植物園》作者:Michael Pollan
《演化之舞》作者:Lynn Margulis, Dorion Sagan
《버선발로 디딘 누룩 》作者:박록담 等

 

Beher發酵辣椒課,火辣招生中:https://reurl.cc/4Xg0AD

|核稿編輯:陳又瑄|


圖片名稱

 

Beher 食物研究圖書館
────────────

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354號1樓
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有點繞舌,但因為有一些我們想深入研究食物相關題材,所以刻意放上研究這兩個字。
規模不大,約莫5000冊食物相關藏書和雜誌,有英文、日文、中文。

 


圖片名稱

種子生活節

時間│2022年11月19日(六)、11月20日(日)10:00~17:00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號
活動頁面|https://fb.me/e/2WkBZS9Q4

主辦單位|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辦單位|秀明自然農法協會、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輔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