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 From Green Dining to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首頁專題餐桌上的地方創生【專題】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專題】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2023.02.20
文字 - 陳又瑄
文字 - 陳又瑄

代社會人們集中在都會區就業,鄉村面臨人口結構高齡化、生活機能停滯等問題。在這樣的景況下,臺灣受日本影響也在2019年宣示「地方創生元年」。在那之後,為提振鄉村活力、鼓勵人口移居,地方發展意識逐漸崛起,各地青年返鄉回流,各自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展現家鄉嶄新的面貌。

或許是串聯在地店家,以舉辦活動的方式帶領參與者共同探索土地;或許是以新的方式承接傳統產業與文化,將佚失的傳統漸漸重新連結;又或者,只是單純進到農村,了解在地居民的需要,帶來一股嶄新的活力。

而有一群年輕人,從「食」的角度切入,重新審視自己的家鄉,展現地方生活的不同面貌。在崇尚「俗擱大碗」的海都基隆,八斗邀友善餐廳的戴秀真如何推行無塑導覽與市集?國境之南的恆春,紅氣球書屋郭德慧如何串接閱讀和食農活動?而在花蓮光復鄉,傳統古稻種是如何被復育、如何被大眾重新認識?

跟著我們一起從北到南、甚至到離島,看看他們如何重新看待地方、如何自處、如何串聯。如飛雀餐桌行動謝宜澂所說,「找到了與自身產業、與家鄉可以相處的方法。」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01

 

 

圖片名稱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發掘更多隱藏版的友善店家、友善消費者並且開始串聯。吸引力法則讓彼此聚集也惺惺相惜,八斗邀似乎長成一種能量場,光源從四面八方匯集後成為大把光束,更為發亮。」

02

 

 

圖片名稱

  C house溪房子
「價值都在大家心底,你只需要把它喚醒,就會得到一群有共識的人,一起凝聚、產生力量。」

03

 

 

圖片名稱

  飛雀餐桌行動
「我在飛雀料理的過程中,找到了我與自身產業、與雲林家鄉可以相處的方法。」

04

 

 

圖片名稱

  紅氣球書屋
飄向天空的紅氣球,穩穩地繫在南台灣的土地上,如同紅氣球書屋不僅以閱讀為媒介,也以書屋為載體,串起在地友善小農與店家,讓書店不只賣書,而是深入這塊土地,產生多方的連結。

05

 

 

圖片名稱

  西尾半島物產店
每週營業,開店、關店、上市場買菜、叫貨、在路上遇到客人、向漁民進貨、倒垃圾記得互相提醒、哈拉天氣及今日船班海浪狀況、一起渡過罕無人至的冬天等等,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裡,悄悄地便融入了「務實」的島式生活,也逐漸領略島生存之道。

06

 

 

圖片名稱

  勝利不廢商號
阿美傳統食材以及移入此地數十年的雲泰料理漸漸交織、共同發酵。花蓮光復地方創新的代表,也許能是這一類具當代價值的混血美食及其背後的多元生活。

07

 

 

圖片名稱

  甘樂食堂 × 甘樂小村長
甘樂小村長走訪全台鄉鎮,採集地方故事與物產,搭建認識土地的橋樑; 甘樂食堂融入物產與故事,料理出樸實的大地滋味,構築台灣鄉鎮的風土櫥窗。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