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師與他的街

[ The Architects, The Blocks, And The Memories. ]

建築師與他的街
首頁專題建築師與他的街【建築師與他的一條街03】赤兔製造所×鹽水老街:不只活化空間,也活化人們對自己所在街區的熱情與想像

【建築師與他的一條街03】赤兔製造所×鹽水老街:不只活化空間,也活化人們對自己所在街區的熱情與想像

2023.01.31
圖片 - 禹禹藝術工作室
文字 - 林昀熹
文字 - 林昀熹
圖片 - 禹禹藝術工作室

老屋活化的重點是「活化」,不是只把它保留下來。 ——禹禹藝術工作室

圖片名稱

禹禹藝術工作室就位於月津港水道邊,他們的作品除了出現在各大藝術展覽中,也遍佈鹽水各角落。橘字為為鹽水地標,紅字為禹禹作品。(繪圖:黃耀正)

圖片名稱

 

赤兔製造所

詩酒催化下,培育出無窮的創造力,
小鎮繁華的故事也開始寫下序章……

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10號
週三到週日晚上六點半到晚上十點半/每週一、二公休


 

提到台南鹽水,十年前人們大約只知蜂炮,如今還會想到首開先例以藝術策展翻轉燈會的「月津港燈節」。而提到這個燈節,位於月津港畔的「禹禹藝術工作室」又總會與其相連。

「禹禹藝術工作室」由陳禹霖、陳禹廷兄弟共同創辦,兩人同樣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年年參與鹽水燈節:〈月光紛飛〉、〈致,更好〉等透著夢境般光影的作品常是焦點。嫻熟運用竹構工法的巨型裝置相當具空間感,更頗受建築界喜愛。

當然他們不是在蓋真正的房子,而且「和一些藝術家創作的脈絡不太一樣,我們絕大多數作品都與『地方』有關。」藝術家兄弟檔的弟弟禹廷解釋,「我們創作都是來自對生活的感受,不論是使用的材質或是觀點。」他說,家族世居鹽水的他們走在長年生活的街區中,特別是看到負面現象,自然就想為地方做一點什麼。

以自己的專業與地方共利

漸漸地,禹禹試著以他們的事業——藝術來實踐夢想。其實他們作品不只見於燈節,燈節展現的完全是藝術理念與手法,另一個路線則希望為下一代帶來創新思考的教育,這類作品就不那麼 「純藝術」。

2019 年,鹽水的五條歷史巷弄之一「連成巷」忽然成了打卡景點,原來是禹禹的作品〈連成兔行〉,可愛討喜的兔子裝置散佈巷弄各個角落。行銷城市達標,但這件作品「會被學長姐唸的!」陳禹廷苦笑。

圖片名稱
〈連成兔行〉/禹禹藝術工作室。

不過「工作室規劃這類作品時,就決定了要達到與地方『共利』的策略。」陳禹廷表示,只要精神不變,必須妥協的時候他們會妥協,因為,「鹽水比禹禹更重要。」

尊重傳統文本與新的鹽水人

不僅讓人們看見鹽水的街市與水域風光,禹禹也讓人們看見鹽水的人。2019 年起,鹽水街上出現了很不一樣的路旗。不是政治候選人而是一張張女性自信的笑臉,旁邊大字寫著:「我是鹽水人。」

圖片名稱
已進行四年的《鹽水戰士》計畫,讓努力支撐著家人生活的鹽水女性,包括外籍或外地來的母親們,都以鹽水人的身份被看見。

這件作品,讓從國內外嫁到鹽水的女性的故事被看見。構想來自於禹霖和禹廷的母親。陳禹廷說,母親是台南下營人,二十幾歲嫁到鹽水,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四十幾年。兄弟倆因此辯證:當人們說自己是哪裡人時,到底出生地還是現在的生活領域才是故鄉?

他們認為,只要在鹽水生活、工作打拼,就可以大聲說「我是鹽水人!」因此有了這一系列作品。

以藝術裝置定位老屋改造

這幾年禹禹讓街區亮起來的行動又有新嘗試,而且手法更建築,是位於鹽水中山路上、直轄市市定古蹟八角樓附近的「赤兔製造所」。

這棟房子當地人稱「舊一銀老屋」,從天花板中發現的棟札(編按:上梁記牌的日本說法)可知,日本時代它曾是「台灣商工銀行鹽水支店」,戰後改為「臺灣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1954 年分行搬遷後曾經閒置,產權幾度轉手,歷經帆布店、證券商、電信設備倉庫、車庫等功能,因此也因應各階段疊加了不同時期與需求的裝潢。

圖片名稱
從天花板上的棟札可知,日本時代它曾是「台灣商工銀行鹽水支店」,戰後改為「臺灣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

台南市政府希望活化鹽水閒置空間與具有歷史意涵的老屋,便邀請禹禹來一起「想想辦法」。2019 年徵得一銀老屋所有者同意後即開始了活化行動,並以廣義的「展覽」為定位,分三階段進行。

2020 年,舊一銀老屋裝置計畫第一階段「一半」開展。精準有力的一條直線將天花板切割成兩半,一半保留戰後一銀時期的天花板,另一半則是拆除天花板後得以現身的日治時期木造梁柱。彷彿對話一般,讓觀者得以細細閱讀老屋的時代層次與深層肌理。

「一半之後,相遇」是第二階段展覽。發出金色光芒的藝術裝置,與天花板被整個打開後敞露出的屋頂複雜木結構,碰撞出未來與歷史對話後的各種可能性。

圖片名稱
舊一銀老屋裝置計畫第一階段「一半」將天花板切割成兩半,一半保留戰後一銀時期的天花板,另一半則是拆除天花板後得以現身的日治時期木造梁柱。

保留彼此心底最重要的事

圖片名稱

雖然定位為展覽,但畢竟要進行建物整修,禹禹邀請具有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證照的建築師黃仁志共同執行。過程中禹禹給建築師很多「幻想」,建築師則給藝術家現實面的考量。雙方不斷激盪,逐漸得出對方心底最終要保留的是什麼?何謂空間美感?哪些又是建築裡最必要的?

於是有些構件巧妙地置換了。細看第二階段,拆除天花板後的屋頂空間比起第一階段,有著更龐大的通透感,已遭嚴重蛀蝕的水平梁皆被鋼索取代了。黃仁志說,如果修舊如舊,要找相同的梁材非常昂貴。依據結構原理,只要符合可抵抗拉力的材質皆可支撐,使用鋼索不僅省下大筆經費,也為老屋創造了更好的空間感與新舊並融的特殊風格。而這些,都是在避免造成更多損壞、屋頂沒有掀除的情形下,一邊加強支撐,一邊逐步置換達成的。

有些部分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保留下來。西側鄰接鎮南宮的外牆牆面,有一片建築師認為非常有價值、被特意保存的木摺牆(木條夾泥牆),內側如今以有著對應線條的玻璃牆框住,使這片已消失在現實建築工法中的木摺牆,成了藝術品或框景一般的存在。

牆另一側仍與外界相通,蟲蛀、潮濕等痕跡一併保存,延續著持續崩壞的現在進行式。屋內的人們,隔著玻璃,見證這一方牆隨時間自然頹靡的變化……。

圖片名稱
舊一銀老屋裝置計畫第二階段:「一半之後,相遇」。

這麼浪漫的構築作法,一方面因為屋主支持,願意讓他這間「車庫」轉成公益性的開放空間,一方面也因老屋並不具備文資身份。黃仁志表示,文資保護當然是好事,但有時導致很多受保護的空間整修受限、或是整完仍然閒置。陳禹廷也說,「一半」這個計畫想探討:老舊空間活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老屋活化的重點是活化,不是只把它保留下來。」他說,因此應該是將具有文化意涵的部分流傳,並想辦法以不同的方式再利用。

老屋活化帶著街區動起來

老屋裝置計畫現在正是進行到第三階段:進駐、營運。2021 年「赤兔製造所」在此開幕,讓老屋變身為潮感十足的餐飲藝文複合空間。微型餐酒館料理提供鹽水人下班後的放鬆時光,周邊展示著介紹鹽水人與產業的雜誌,以及來自在地小農或手作職人的文創產品。

圖片名稱
舊一銀老屋裝置計畫第三階段:「赤兔製造所」。

後方露天空間有個小舞台,希望成為鹽水音樂或舞蹈工作室的展演平台,也是每月一次鹽水人交流日「南島聚場」的聚會點。人們對老屋與鹽水的想像,越發活潑了。

陳禹廷說,這個空間是想創造一個示範點,讓它的改變帶動整個街區。而整修計畫才開始時,影響力就已發酵。

隔鄰的鎮南宮也跟著動了起來,著手將相鄰、原本崩壞的宮廟牆壁整理得煥然一新。禹禹同時將另一側鄰居郵局的圍牆加以美化,後方一處閒置空間的屋主亦主動表示,可以談談提供讓公部門整修使用。

顯然老屋改造後,活化的不只是一處空間,更活化了人們對自己所在街區的熱情與想像。

圖片名稱

────────────

圖片名稱


室內設計 Interior Design
禹禹藝術工作室
共同創辦人:陳禹霖、陳禹廷
禹禹藝術工作室是來自臺南鹽水的藝術團隊,長期以關注地方文化、挖掘人與土地、自然間的感動為創作脈絡。運用材料多為竹材和複合媒材,發揮媒材本身的特性,追求極簡的雕塑性,藉由作品創造空間、光與人的互動場域,展現純粹、感動和故事。

圖片名稱

街區活動 BLOCK ACTIVITY

 

01 連成兔行

〈連成兔行〉的文本是《月津八景》中的〈赤兔望月〉,此作品被禹禹定位為藝術教育路線,希望藉此讓地方小朋友學習轉化對生活事物的看法,培養獨立思考,不再只是追求單一的答案,進而創造出屬於新世代的價值。

 

 

圖片名稱

 

02 點亮 平安

「有時候藝術裝置的一條電線要經過人家門口都會有問
題。」陳禹廷說。真的遇到棘手問題,或者由公部門出面
協商,有時候請鄰里長;而與居民及當地國小學童共創、
位於王爺巷的作品〈點亮 平安〉,如遇問題,只要巷底的
月港廣濟宮王爺廟的管理委員出面協調,事情就順利解
決,熱心的廟方參與度相當高。

 

圖片名稱

03 光陰使者
蜂炮進行時,神明的轎子會經過每家每戶門口,當初月津港燈節把部分作品放到水面上,就是為了不要與同在元宵期間舉行的傳統宗教活動動線相衝突。因此這組以每戶人
家地基主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就直接上了二樓,形成另一種特色。

 


|本文轉載自《實構築》季刊 vol.12〈綠場所〉|
〈綠場所〉企劃:Green Media 綠媒體

實構築季刊期許自己是一本如鏡子般的光滑潔淨、足以將真實如實地反映出來的刊物。由此理念出發,《實構築》創發出自己獨特的編輯風格,以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報導和評論作品,以及論述建築。它是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期,內容中英文並置,且紙本與網路實虛形式並行,讀者可以實體整期閱讀,也可以透過網路介面動態地收看到最新報導,同時也讓國外讀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

官方網站:https://archi-tec.com.tw/
Facebook:實構築季刊

 


[專題]
建築師與他的街

點擊下方圖片看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