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活

[ Life ]

生活
首頁永續設計生活《鹽選島滋味》│花東沿岸的鹹:本島第一道曙光,照耀阿美族的山海保存食

《鹽選島滋味》│花東沿岸的鹹:本島第一道曙光,照耀阿美族的山海保存食

2024.10.01
圖片 - 羅沛德
文字 - 林嘉琪
文字 - 林嘉琪
圖片 - 羅沛德

花東「雙濱」地區(花蓮豐濱、台東長濱)是食材樂園。春天飛魚季到了,男人會出海打魚、燒柴火煙燻飛魚乾;夏天迎接豐年祭,每戶家裡最強「醃漬手」便開始動手醃喜烙(silaw,醃豬肉)。因此,在東海岸阿美族人的餐桌上,常可見喜烙(silaw)、阿那度(anato,醃魚)、醃筍(fukah)和鹽巴辣椒(te'nas,沾醬)等,像這樣以鹽保存的海陸滋味,為這片位於山海皺褶處的大地撒上風味亮光。

醃製喜烙之手的部落傳說

炙熱的七月是豐濱稻米搖擺成金色稻浪的豐收季節。黎明五點十分,太陽躍出海面,第一道曙光閃耀東海岸時,港口部落的潘明志(保羅)已經在田裡收割稻米,到了清晨八點,太平洋沿岸遍地熱氣騰騰,保羅已從田裡走回家前的水圳,刷洗手腳、用山泉水洗把臉。

「以前我們的長輩(部落耆老)清晨去田裡工作時,會用葉子包喜烙,掛在田邊的樹上當便當;那時候很鹹喔,因為要補充流汗後的體力。現代化社會採買食物十分便利,目前四十到五十歲左右的阿美族人,已經不再需要拎著喜烙當補給,只是喜烙就有如阿美族的組成,太久沒吃會怪怪的。」保羅在陽光、海風、圳溝和稻浪邊一面醃喜烙、一面這麼說。

圖片名稱
港口部落的潘明志(保羅)在陽光、海風、稻浪旁邊醃喜烙的場景粗獷豪邁。

保羅先是扭開一瓶米酒的蓋子, 酒液嘩啦嘩啦淋沖過已清洗乾淨的鐵臉盆、玻璃罐,他把太太一早買的五花豬肉放進盆裡,均勻地抓揉粗鹽,再一層一層地排列進玻璃罐裡,並以拳頭緊密地壓實後密封,等到三個月到半年的冬日期間就能食用。有的作法會在三個月時添加米酒,增加香氣;也有不加的,直接放到半年後。傳統吃法是吃一口糯米飯、配一小口醃肉,咀嚼之間可感受鹹香中帶有發酵酸香的豐富氣味。

必須通過祖靈認可才能成為「喜烙之手」的部落傳說,保羅就傳承下爸爸的手藝,成為傑出的醃製手,「不是所有的手都能製作,即使食材、比例都相同,但有的人再怎麼努力揉出來的喜烙就是會壞掉。」保羅說粗獷的部落醃肉,風味也會因製作的人加鹽用量、塗抹方式、加米或不加酒、裝罐保存的手法而有不同。雖然現代科學已解開「壞的手」祕密,知道是與手上及製作環境的微生物影響有關,但長年以來,傳統領域裡堅持神祕力量才是最偉大料理魔法師的信仰,讓傳統食物跟親屬、祭儀、神話產生緊密的連結。
 

雙濱風土食材,阿美族萬物皆可醃

雙濱地區的陸地富庶、濱海豐饒。阿美族人常常會說「要去大海拿個食物」,從潮間帶的笠螺、石鱉;水域較淺礁石間的九孔;到海裡的飛魚、旗魚…… , 從潮間帶走向大海,整片太平洋都是族人的冰箱, 這些東海岸的風土食材,在阿美族伊娜( 阿美族女性長輩之稱) 的雙手裡「萬物皆可醃」。

台東長濱鄉長光部落的「一耕食堂」是風味餐廳, 也是族人交流的基地。這一天, 伊娜們來示範長光部落的醃筍(fukah)作法。每年五、六月刺竹筍盛產時,取下筍子尖端細嫩的部位用來煮湯,中段以下纖維較硬的部位就是製作醃筍的食材。醃筍滋味酸、鹹、脆、辣, 在夏天時冰涼吃更好吃,被當地人稱為「酸辣湯」。

圖片名稱
每年4月到7月是飛魚的季節,阿美族人會趁新鮮時用鹽水、米酒泡過,再起柴火煙燻保存。阿美族的餐桌是一本野菜及海陸食材圖鑑,族人還擅長以鹽保存山海風味。

與港口部落相隔五分鐘車程處的石梯坪漁港,「船長的飛魚」退休船長王文財正在剖開飛魚, 他取出魚卵製成醃漬飛魚卵,魚肉則以鹽水、米酒泡上三十分鐘,同時取銀合歡、血桐的木柴放進煙燻爐起火,準備煙燻飛魚乾。

帶有水分的半乾燥木頭和全乾的柴枝要一起放進爐裡點燃升煙,王文財的太太解釋:「木頭要用帶點水分的才會起煙,達到燻烤的效果,如果用火焰太烈的直火燒烤,會把魚肉烤到焦黑。」不同於蘭嶼的日晒飛魚,豐濱一帶的煙燻飛魚,魚肉還帶有水分,口感緊實帶彈,比較像是日式居酒屋吃到的一夜干。

在豐濱最大阿美族部落「貓公部落」裡,有部落海女們會依潮汐韻律到潮間帶「撿拾貝類」(micek iw),在三姐( 葉秀夏) 的廚房裡,有一整面牆高的廚架,塞滿一罐罐笠螺、石鱉、醃豬油、醃筍、鹽巴辣椒和釀糯米酒的瓶罐,她的廚房就是一坐迷你的雙濱山海,顯示阿美族人是如此地擅長以鹽封存、表現山海食材的氣味。

圖片名稱
在台東長濱鄉長光部落的「一耕食堂」,嚐得到多樣的阿美族發酵醃漬食物。

Shop Info
店家資訊


   一耕食堂 
地址:
台東縣長濱鄉長濱村22鄰長光97-3號
電話:0987-226640
營業時間:12:00~14:00、18:30~20:00(週日、一公休)
備註:一耕食堂】FB預約用餐


※全文、圖摘自遠流出版《鹽選島滋味:7種鹽漬風土物產 × 8位職人用鹽心法× 10處鹽場在地故事》p.82-89

圖片名稱

鹽,是料理最常使用的調味料,
但往往得消失無形,才能成就一道美味,
讓人們常忽略了它的重要。
其實鹽不僅有鹹味,
還有與酸、甜、苦、鮮等加乘堆疊的風味,
能放大我們的味蕾感受、豐富人類的飲食世界,
鹽,真正可說是風味的領航員。

 

《鹽選島滋味 : 
7種鹽漬風土物產 × 8位職人用鹽心法 × 10處鹽場在地故事

蔡炅樵、林嘉琪、沈錳美、陳靜宜 
遠流出版,2024/09

★本書透過「風土滋味/技藝復興/料理美學」三大方向,
採訪各領域的頂尖鹽職人,重新定位「台灣鹽」的在地價值
召喚讀者走進五感體驗的鹽味殿堂。

  購書連結 請點此  

|核稿編輯:梁程穎|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