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

[ 2023 Taiwan Organic Tea Selection ]

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
首頁專題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01】有機就是有生機:張顥嚴自創土壤心法,從把茶樹種死到成為有機茶王

【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01】有機就是有生機:張顥嚴自創土壤心法,從把茶樹種死到成為有機茶王

2023.08.22
圖片 - Jimmy Yang
文字 - 葉怡君
文字 - 葉怡君
圖片 - Jimmy Yang

走進菩茗有機的茶園,映入眼簾的是整片的綠,比起一般茶園,這些茶樹更高、更大株、也更繁盛,顛覆了以往認知的有機茶園。

選了兩支茶參賽,兩支茶都獲得台灣有機茶大賞最高榮譽「特選」!他是張顥嚴,台大農化研究所畢業後原本打算在台北深耕,因父親中風而回到竹山接管瀕臨荒廢的有機茶園,10年來,從不會種茶、不會製茶到成為今年的新科有機茶王。

圖片名稱
菩茗有機的經營者張顥嚴,後面就是自家位在竹山的整片有機茶園。

原料是好茶的關鍵,比賽是每年給自己的自我評鑑

聊起這一次獲選的關鍵,正當我還糾結在製茶或者天候等因素時,張顥嚴卻忽然笑問我們有沒有做過菜?「就算菜做得不夠好,原料只要夠好,東西還是有60分。」由此可見,原料對他而言才是關鍵。

竹山400公尺左右的低海拔實在不適合原生種青心烏龍生存,他只好狠下心,把茶樹都給挖了,整片改種金萱。找到適合的環境配上他獨創的有機種植學,就算是金萱也能夠做出讓評審驚艷的茶湯。

圖片名稱
眼前半身高的茂密茶樹,難以想像才種下僅僅一年半。張顥嚴翻翻茶樹,告訴我們「土壤生態系」師法自然的準則,有機茶樹也可以看起來很健康。

當然氣候也有影響。這次比賽選用的是去年的冬茶,他還記得是去年寒露採摘,降雨少再加上有一點小綠葉蟬著蜒,茶自然香,他邊說邊斟上一杯到我們面前。果然,入口茶湯滑順,還有一股悠然舒適的花香輕緩流淌,甜香的餘韻在喉頭久久未散,讓人意猶未盡。

「還是會想知道自己的茶怎麼樣,這樣才會進步。」全國有機茶比賽,他當作是每年的自我評鑑。他笑說鄉下人的生活其實很簡單也很固定,每天就是除草巡視茶園,季節到了就是採茶製茶,然後販售;今年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情,賽前與其他茶農討論認為優選應該沒問題,沒想到成績公布,竟然是兩支特選。

「東西好不好,身體都會有感覺。」張顥嚴看起來略為靦腆,但提到有機茶,話匣子就開了。最初父親看上對環境友善、對身體健康而成為有機茶的先驅;如今,他也延續這個理念,希望能夠成為有機種植的典範。

把茶種死,老客戶直言茶不好喝

當然不是剛回來就這麼順利,剛回鄉簡直是一場災難。荒廢的土地、生病的父親與年邁的母親,還有必須一肩扛起的家計,從未想過要回家接手的他,幾乎是被趕鴨子上架地回到了竹山。

不曉得從何開始,就靠著早期手寫的客戶資料,一筆一筆電訪詢問;原以為父親這些年打下的基礎還不差,結果,卻被客戶直率的話語給點醒:「其實是覺得做有機茶很辛苦,才每年支持。但我們真的不覺得好喝,但可能良藥苦口,健康的東西很難讓人喜歡吧。」

圖片名稱
泡起今年的有機茶特選,行茶出湯間滿是自信流暢,張顥嚴習慣性聞聞茶香,確認風味的變化是不是如他期望。

談起這件事情,張顥嚴與妻子苦笑,但更多的是感激,有人願意直言表示還對自己有期望,兩人確實歷經了一堂狠狠的社會教育──想要便宜行事靠著原本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所改變。

「有機一定不能與好喝並存嗎?」這個叩問一直存在他心底,他深知一個產業要長久就不能只靠同情與理念支持,產品最好的行銷就是產品力要夠強,茶要夠好才可能實現農業翻轉。大學就讀農化系的他,正準備在茶園中大展身手。

其他茶農關注的是茶樹,張顥嚴關注的是土壤

走進張顥嚴的茶園,映入眼簾的是整片的綠,不,比起一般茶樹,這些更高、更大株、也更繁盛,顛覆了以往認知的有機茶園。一般的有機茶園大多雜草叢生、茶樹看上去病懨懨,還有不少病蟲害,需要大量人力管理。

圖片名稱
張顥嚴的有機菩茗茶園異於一般有機茶園,茶樹健康強壯、相當繁茂。

「你猜這種植多久了?才一年半哦!」也許是緣分,當年在台大農化系被同學視為營養學分的土壤學,他卻像被雷擊中一樣對課程內容充滿興趣,才大二的他當時就選定了這門課的授課教師作為指導教授;而這時,他還沒想過要回家接班。回家接班後,理論遇上現實,所有的研究都淪為紙上談兵。

「你們現在看到的茶,我種第3次了。不是定期翻種哦,就是真的種死掉了。」如今說起這事,張顥嚴已能一笑置之,但剛回來接手時生意尚不穩定、種茶翻土都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幾十萬只能付諸流水,當時壓力大到常常夜不能寐。

直到機緣之下看到竹山有一塊沒人管理的茶園長得異常地好,一問,才知道這塊土地當初深掘1公尺,研究所鑽研土壤學的專長這時候派上用場,張顥嚴忽然領悟:茶樹的管理應當回到土壤層,當土壤層厚度足以自行形成生態圈,土地就能夠自給自足,像森林一樣,沒有過多的人為管理便能夠繁盛。這便是他後來一直強調的「土壤生態系」。

創造「土壤生態系」,有機茶園也能欣欣向榮

跳脫了過往一直針對茶樹營養與病蟲害著手的思維,張顥嚴如今更關注土壤,說著他便蹲下,自然地拾起了園中的土,只見土層鬆軟、毫不費力就被他撥開,感受到土層間的空氣含量極高、但並非沒有結構,還有蚯蚓與各種生物穿梭其中,「每種植物需要的土壤生態系厚度不同,但只要充足,植物與土地就能夠自行運轉。我甚至只有少量施肥、每天清晨除草2-3小時,但茶樹還是能夠這麼茂盛。」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張顥嚴如今更關注土壤,說著他便蹲下,自然地拾起了園中的土,只見土層鬆軟、毫不費力就被他撥開,感受到土層間的空氣含量極高。

眼前才種植一年半的金萱茶樹,高度大約有一米三,而且每片葉子都翠綠厚實。茶園當然有蟲,但有蟲不等於有蟲害。他說蟲也挑食物,看起來不健康的植物特別容易受攻擊,但他的茶樹各個健康,其實蟲沒有這麼愛吃。

「有機哪有什麼困難?」張顥嚴笑著說,但語氣並非驕傲,更像是返鄉10年後對自我的肯定。他認為種有機茶沒有所謂的秘密,如果有反而應該說出來,讓全世界都知道,這樣整個產業才會共同向前邁進。

確實他談起自己的茶園管理時完全不藏私,據說也有不少茶農前來取經交流;也正因為他的無私,才獲得機緣,讓特等製茶師願意無私指導他。茶菁原料提升,再加上製茶工藝進步,從此,張顥嚴的茶,越來越受歡迎。

最令他們感動的是,兩年前,曾經遺失的老客戶也回來買茶,並特地告訴張顥嚴:「你爸爸的味道回來了。」原來這位客戶曾是爸爸茶園的粉絲,但因為父親在有機管理上一度迷航,資材使用開始毫無章法,茶葉逐漸變味,客戶因此流失;直到自己接手後大刀闊斧重新整頓,才讓客戶重拾信心,也讓他領悟:「記憶的味道,原來是土地健康的滋味。」

向日本看齊,做好轉型準備

提到產業的未來,張顥嚴一點也不擔憂,甚至充滿自信。當「土壤生態系」完善以後,生態能夠自行運轉,就算竹山區域半年不下雨,也不用擔心;當有機管理能夠減少管理的人力成本,茶樹也能夠茂盛茁壯時,下一步,就是產量的擴增了。

圖片名稱
「我希望能夠成為有機茶的典範,我們要向日本綠茶看齊,讓有機茶成為一個集體產業與品牌。」張皓嚴說。

目前,精緻茶品仍舊依賴採茶工手工採摘一心二葉以維持品質。但台灣人力吃緊,採工平均年齡70-80歲,採工短缺必然是茶產業近20年內最直接的衝擊。談起這個,張顥嚴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實行「土壤生態系」,茶樹可採摘面積大幅提升、品質也相對穩定,他規劃在近一兩年內會在夏秋試行「機採」,少了人工成本,茶價也能夠大幅降低,「有機茶也可以供應給商用」張顥嚴自信地說。

「我希望能夠成為有機茶的典範,我們要向日本綠茶看齊,讓有機茶成為一個集體產業與品牌。」不同於其他有機茶農的少量精緻思維,他認為好的東西更要多分享,如果有機茶能實現對環境友善、對身體有益,可大量市占反而對社會產生更好的循環。

「但還有很多採茶工需要這份薪水。」談到產業未來,張顥嚴的格局與眼界很寬闊,早就做好轉型準備,但也只是準備。如今實行對他而言太過急躁,他認為在成本與工資上目前尚可取得平衡,只要採茶工還需要自己,他就不會輕易轉型。

言談中,可以感受到張顥嚴夫婦既有對產業未來的洞見,亦懷抱對環境與他人的溫柔,與他們談話總是如沐春風般舒適,保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他們的口中對於他人都是善意,而善意會相互吸引,他們帶領台灣有機茶走向國際舞台的那一天相信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彭秋芬|


圖片名稱


菩茗有機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鯉南路342號
電話:0933 654 400

 

 



【 2023全國有機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 】
有機臺茶的生態風土學
2023 Taiwan Organic Tea Selection

- 專輯網頁 -
https://greenmedia.today/events/2023/TAGS/

圖片名稱
2023全國有機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
指導單位: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
媒體協力: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