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 The Process ]

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首頁專題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05|專訪】竹旋幻居MemutAR:傳統建材與AR科技合作,竹居日常不再是夢想

【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05|專訪】竹旋幻居MemutAR:傳統建材與AR科技合作,竹居日常不再是夢想

2024.03.25
圖片 - LEAD事務所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圖片 - LEAD事務所

Program
竹旋幻居
MemutAR
建築師、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學院副院長  Kristof Crolla(高仕棠)/
LEAD事務所(The Laboratory for Explorativ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Ltd.)

長12.4m×寬5.8m×高6.4m,投影面積43.6m2,落地面積22.0m2
Dendrocalamas Asper(主結構原竹管)、Petung Hitam(次結構剖竹)、膠合竹(前梁、天眼梁)(以上為峇里島產)、重竹(戶外地板,臺灣產)、PTFE膜、黃銅
新竹市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圖片名稱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這件作品落實一個實驗性的學術研究的設計成果,一座優雅的竹子涼亭坐落於美麗的湖旁。這個商品可以作為是泳池旁的涼亭、度假住宅小屋等。參觀者將可以使用手機的AR應用程式,第一手體驗AR技術,以全尺寸在不同的使用情境和家具選項之間切換。(文字提供/LEAD事務所)

一開始,《竹旋幻居》是由峇里島Orin Hardi創辦的「PT Bamboo Pure」竹建設公司,依據香港LEAD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高仕棠(Kristof Crolla,以下簡稱Kristof)的設計,使用峇里島竹材先在當地預製。下一步,整座竹構築拆解為零組件、海運至「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展場之一——陽明交通大學,再由合作的臺灣團隊藝創木構重建,冠閣企業接棒完成皮層。AR(擴增實境) 頭盔是輔助施作的數位工具。

聽到竹構走這樣的跨國合建模式,八成的人或會問:我國不是有很多竹子嗎?它本來是隨處可得、相當環保的建材,卻越洋運輸,反倒讓這座竹建築的碳足跡增多了?

圖片名稱
上/峇里島製作與預組立。下/PTFE膜之前多用在鋼構上,從未與竹構結合。《竹弦幻居》半透明的皮層是PTFE玻璃纖維膜首次在竹構上使用,由冠閣企業施作。平台使用戶外竹地板是台灣國產材由藝創木構施作。

為了竹構國際化而選擇越洋共製

其實,這一切都是Kristof為竹構可能的國際「商品化」,所努力的創新與實踐。源起於與他合作的峇里島竹工坊,曾接到不少來全球、包括緬甸、杜拜、中東的詢問,想請他們幫忙蓋個竹構築。當下,世界各地皆在尋找更永續的建材,而竹子生長迅速、成分天然、興建與循環的速度較快,能曲能彎的它造型起來也常有突破,連不產竹的地方都注意到竹構的好了。

來自比利時的Kristof,在無竹的歐洲也還沒有與它交手的經驗。之後他在香港大學建築學系任教、同時開業,十多年來見到當地仍使用竹鷹架;此外傳統粵劇的戲台也常以竹子搭建,演畢即拆,不留痕跡。竹的諸多好處,香港這超級大都會並未完全遺忘。Kristof說,加上這幾年他對各種材料的研究越來越熱情,因此也開始鑽研竹構了。

2015年的「ZCB Bamboo Pavilion」(編按:ZCB為Zero Carbon Building縮寫,指零碳建築),即是他的竹構代表作之一。緣起於業主、香港的「建造業議會」(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希望吸引年輕人關注竹構工藝、並融入現代的技術來傳承,因此以打造半戶外的竹構活動空間來推廣。競圖成功的Kristof,運用廣東產的竹子與在地鷹架工藝,建造了這座高達四層樓的大亭,座位數多達200個,好好地展示了竹建築之優。

圖片名稱
《竹旋幻居》外文名中的「Memutar」來自印尼文,指旋轉、環繞等,更深一層之意則是循環、移植,完全代表了竹構的環保意義與的這回的跨國行動。圖為《竹旋幻居》仰望天窗的旋轉。

落實創新設計,竹材可以打先鋒

雖然那座竹構已經拆除,但Kristof喜歡挑戰實驗性建築(Explorative Architecture ,如同他的事務所命名),竹子能用在臨時性構造,亦可以建造永久性建築是一個優勢。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如何策略整合與運用建築中的最新科技,「竹構可以比較快地操作、成型、提供功能,這對試驗設計是很有幫助的。」也就是說,他有許多非常規的建築點子與數位工具,不妨藉由竹材來試作看看。

進一步討論,Kristof的建築博士論文主題是如何「簡化建造」(Building Simplexity)[註]。他覺得現在的數位工具能讓人非常容易就設計出建築,無論如何,落實的部分反而最困難。比如說電腦跑了一座蛋型的建築,但要如何把它蓋出來呢?這是他一直探索至今的主題。
如今,竹構即是他實踐此研究的路徑之一。理解他的理念後,再回頭看《竹旋幻居》從設計到建造、再到觀賞的過程,經常出現的AR頭盔、AR APP等元素顯得更有道理了。

早在2023年9月,位於新竹的這件作品還只是基地的階段,Kristof與工作夥伴、港大博士後研究員Garvin Goepel,已經讓策展團隊戴上AR頭盔,先「看」到了《竹旋幻居》的線條——也就是擴增實境中的建築模型。當下,Kristof和Garvin也藉著鏡中影像討論、準備調整設計,空間的想像力從2D設計圖躍然而出,整個立體、動態了。

圖片名稱
Kristof Crolla與Garvin Goepel預先使用AR頭盔檢視《竹旋幻居》的模型。

AR頭盔四處「出差」,輔助施作

這套AR系統,接著跟著Garvin出差到峇里島,「PT Bamboo Pure」施工時,他們即可戴上AR頭盔來檢查構築造型是否做得到位。這座構竹的零組件送達新竹時,Kristof、Garvin也再度短暫來臺,傳授臺灣合作團隊使用AR系統的方法。2天後他們就回港,無須全程待在現場。

其運作模式是:列印QR Code、作為參考點,只要在基地上移動這些QR Code,頭盔中所見的3D模型就會跟著變化。負責施作的成員即是如此反覆校準,包括吊車司機都會戴上頭盔,好一邊吊掛竹管等建材、一邊確認位置是否正確。

「比起只用文字描述,圖像的溝通的確比較有效率。」臺灣團隊中的專案管理鄭宇彤從頭到尾陪在基地,發現在平、立、剖面圖之外,AR工具確實提供了一種三維觀看模型的強大方式,能夠更直觀、更立體的理解模型在實際空間中的樣貌。

特別是《竹旋幻居》這種非標準化的空間、複雜的結構。鄭宇彤說,尤其它有三個竹環,如果沒有任何依據實在很難放樣。尤其竹材這種自然材料的彈性、張力、變形量等向來不小,這麼一邊施工一邊以精準的數位工具檢查定位,能讓竹構更接近建築師理想中的模樣,也為竹構可複製性帶來一些契機。

圖片名稱
施工期間使用AR頭盔定位。

當然,AR是輔助施作。正統的施工圖、模型與組裝步驟說明等並未捨棄,臺灣團隊綜合上述工具,加上藝創木構豐富的木作經驗,在沒有建築師Kristof到場監造的情況下,做到了95%(見文末QA 1)還原3D模型中的《竹旋幻居》。

現在來到陽明交大光復校區的清幽湖畔,觀者不防藉著《竹旋幻居》這座「樣品屋」領會:如果將來想自建有特色又舒服的小屋、涼亭等,竹構很實際可行的。Kristof團隊為了讓人更能想像竹建築中的生活樣態,且搭配設計了一款APP,觀眾下載之後即可以見到各種各樣虛擬的空間布置,設計師不必真的搬一堆家具來。在這層意義上,數位科技也發揮了環保功能。

Kristof 的目的就是這麼單純:希望竹構築能真正融入生活。而這一次他以臺灣為基地,跨國共製《竹旋幻居》果然成功。若在組件接合、竹材運輸、數位應用等製程上持續打磨,讓能模組化的竹構漸漸成熟、發揮滾雪球效應,也許將來烏干達與世界各地的朋友運用AR工具、按圖索驥,即能像組裝IKEA家具一般,複製喜歡的竹屋,不再是「幻居」了。

圖片名稱
[註] Kristof的博士論文全名為 Building Simplexity: The ‘More or Less’ of Post-Digital Architecture Practice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竹弦幻居》的跨國成果與教學運用
────────

Green Media 請問為什麼說,臺灣團隊是95%還原峇里島團隊製作的這座竹構? 
鄭宇彤 它在峇里島施工的時候,Kristof團隊曾派一人到過現場,當時檢查覺得跟原設計滿符合的。在臺灣重建時,則必須依照基地條件調整施工方式,例如平臺與樓梯只能提供有限的落腳空間,與預組裝時有不少落差。
Kristof本來希望能做到跟峇里島版百分之百一模一樣,但我和團隊比照施工圖、3D模型與峇里島版的紀錄照片等,向他解釋預製的竹元件已經跟原設計的出入,除了有不少自由發揮的地方,加上海運期間竹材也許有些變化,此外竹子產自峇里島,但臺灣的溫度、濕度不同,種種原因的確很難完全還原《竹旋幻居》在峇里島的版本。經過一番說明,Kristof是可以理解的,後續我們也共同討論出改善做法,以3D模型為目標,靠AR頭盔盡可能修正到最初版本。

Green Media 請問,費心跨國共製《竹旋幻居》,除了希望竹構將來能模組化、向全球推廣,還有其他理想嗎?
Kristof 我在港大建築系任教、執業,也曾經應邀到陽明交大等臺灣的建築系所參與教學、研討會等活動,更與陽明交大師生在臺合作過竹構。我很希望能繼續結合各國優秀的建築學者與資深師傅,為竹建築帶來一些新意。
關於跨國製作竹構,《竹旋幻居》是個開端,一切還在實驗,過程相當複雜。但我會試著將這次難得的經驗設計成一套教學系統,竹材跟我們之前習慣的建材區別很大的,學生需要有辦法學習如何運用它,將來才能推廣它。

────────

 

竹旋幻居
MemutAR

圖片名稱

設計團隊:LEAD/Kristof Crolla, Julien Klisz
AR顧問:Augmented Architecture/Garvin Goepel
製造團隊:PT Bamboo/Orin Hardy
專案執行:陽明交大建築所/鄭宇彤
施工團隊: 藝創木構有限公司(臺灣)、冠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
尺寸:長12.4m×寬5.8m×高6.4m,投影面積43.6m2,落地面積22.0m2
材質:Dendrocalamas Asper(主結構原竹管)、Petung Hitam(次結構剖竹)、膠合竹(前梁、天眼梁)(以上為峇里島產)、重竹(戶外地板,臺灣國產材)、PTFE玻璃纖維膜、黃銅
展示地點:新竹市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圖片名稱

2024 第三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展會資訊

|展覽期間|
2024年4月11日~4月28日

|展覽地點|
【創作概念展】
新竹將軍村(新竹市東區金城一路69號)
【竹構實體展】
新竹|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展區(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雲林|斗六糖廠展區(雲林縣斗六市崙峯里糖廠55號)
*展覽免費入場

|參展團隊|
【雲林斗六糖廠展區】
諸野竹木構專門有限公司/游智傑  建築設計師
自然心地工作室/莊逸堯+劉嫈琦  自然建築工作者

【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展區】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境衍設計/林柏陽  建築師
LEAD事務所(Laboratory for Explorative Architecture & Design Ltd.)/建築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Kristof Crolla(高仕棠)
荻生田秀之+原型結構工程顧問公司/萩生田秀之+陳冠帆  結構技師
森林木人建築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郭恩愷  建築設計師
偶然設計有限公司/曾令理  建築設計師

|策展執行|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策展人|
葉育鑫

|結構設計|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公司、各團隊

|照明設計|
偶得設計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雲林縣政府
媒體協力: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