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 Environment ]
極端氣候的自然解方:小型森林為都市打造綠色庇護所
Photo credit:SUGI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一場微型造林運動正悄然展開。從日本到美國再到台灣,這些占地不大卻生機蓬勃的小型森林正為水泥叢林注入新的生命力。它們不僅為城市降溫、淨化空氣,更為生物多樣性和社區凝聚力帶來希望,也重新締造了居民與自然重新連結的機會。
森林能提供多樣的生態服務功能,健康的林地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提供動物棲息空間,同時也能夠提供人類遊憩,讓我們調節生活中的壓力。然而隨著都市高度發展,城市地區的綠地快速消失,多數公園綠地亦因管理方便等原因,而有著植物物種、景觀單一的問題。在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當代,都會造林似乎是可行的「自然解方(Nbs)」之一,但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又應該如何進行呢?
宮脇式造林法:都市微型綠洲的誕生
喜愛到日本旅遊的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日本神社周遭環繞豐富的植披,生長在神社四周的植被形成一個穩定、多樣地生態系統。最為人熟知的案例就是位在東京中心的「明治神宮」及其周遭的環境保護林。
日本植物生態學家宮脇昭(Akira Miyawaki),深受神社啟發,提出「小型森林(Tiny Forest)」概念,在一座停車場或籃球場大小區域上就能造林,符合都會區的需求。1970 年代,宮脇博士的「生態造林法」(又稱「宮脇式造林法」),在日本各地推行;到了 1990 年開始擴及世界各地,現今的亞洲、歐洲、美洲等地有多個國家開始採用這樣的造林方式。
相比需要上百年才能形成天然樹林,宮脇式造林僅需耗費 20-50 年就能成林,且在造林初期 2-3 年需花費人力進行養護,後續便可仰賴森林自給自足;此外,宮脇式造林也強調使用原生種多層次混合種植,讓小型森林能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讓不同物種有充足的食物來源與棲息空間。
小型森林改變城市面貌
美國的 2 間非營利組織 Biodiversity for a Livable Climate 與 SUGi,正在世界各地努力以宮脇造林法,推動都市小型森林。
Biodiversity for a Livable Climate 於 2013 年由 4 位關注生態變遷及氣候變化的專家共同成立,期望透過研究、教育、行動等手段,來恢復世界的生態多樣性。他們第一片種植的小型森林位於美國劍橋一座由舊掩埋場活化而成的公園 Danehy Park,這座森林面積約為一個籃球場大,在 2021 年秋天種下共 1400 株植栽。森林中白楊樹生長速度是原先預期的 2 倍,其他樹木也以良好的狀態生長中,且經歷了 2022 年的乾旱目前依然生機蓬勃,有著這樣良好的狀態需歸功於肥沃的土壤及高密度的種植。
目前,Biodiversity for a Livable Climate 已在劍橋種下第三座小型森林,劍橋市城市林業和景觀主管 Andrew Putnam 提及這樣的造林方式,與傳統最為不同之處在於需要當地居民與土地建立關係,一同投入種植工作。「這是迄今為止公眾與居民們回饋最為正面的計畫項目,我們一起做了很多事」Andrew Putnam 說道。
SUGi 則是一個希望透過建立小型森林,將大自然的療癒力量與知識帶給社區的非營利組織,SUGi 創辦人 Elise Van Middelem 表示:「我們期望任何人、任何地方都能投資於自然,建立生物多樣性。」2019 年,在黎巴嫩貝魯特河畔的垃圾場旁種下第一座小森林,至今已在全球種植 160 多座小型森林。
SUGi 認為森林是治癒與學習的場域,因此在華盛頓亞基馬的矯正機構外,建立一座小型森林。這片小型森林擁有 47 種當地物種,並由機構的受刑人進行維護,其中一名受刑人說:「將來我能來這裡向我的孩子展示我曾做的事,這讓我感覺很好。」2024 年 4 月,SUGi 在紐約曼哈頓新植一片小型森林,「在現今高度水泥化的都市裡,遇到洪水或強降雨時沒有足夠的土地能夠發揮滯洪功能,而小型森林能像一塊海綿一樣,讓都市在面對極端氣候時更具韌性。」Elise Van Middelem 表示。
全台首座小型森林:新北市的韌性都市林實驗
回看台灣,我們能找到什麼樣的都市造林經驗呢?「四號公園韌性都市林」是由林業試驗所、國立臺灣圖書館、中和區公所及中和社區大學 4 個單位合力促成的小型森
這座都市林自 2020 年 4 月起營造,雖然造林方式與宮脇博士提出的生態造林法略有不同,但同樣都以台灣原生種、多層次混合種植等方式造林,且與宮脇博士的小森林一樣,都市林僅需在種植初期投入較多人力,藉由植物對於環境適應力的韌性,在後期便可任其自由生長。
從林業試驗所的研究報告中發現,韌性都市林能有效地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攔截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並能提供生物適宜的棲息空間。位在中和的這座小型森林,採取與 Biodiversity for a Livable Climate 操作模式相同,十分仰賴在地社區居民地投入與維護。現今這片都市林由中和社區大學認養,並由在地居民組成志工隊,持續進行都市森林的維護及衍生的環境教育工作。
-
The Cause: Sugi’s ‘forests of healing and learning’ (FINANCIAL TIMES)
-
The Big Apple gets a tiny forest: 1,000 native plants coming to New York (The Guardian)
-
Tiny Forests With Big Benefits (The New York Times)
-
綠色生態工程-生態造林法介紹 (林業研究專訊)
-
韌性都市林作為一種自然解方 (林業研究專訊)
<本文經「社企流」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連結:在都市水泥叢林裡,造出一片綠蔭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