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山村鬆一下:2024山村市集
[ Mountain Village Life Festival ]
【來去山村鬆一下 03】跨域串連山村旅遊,是靠山吃山的當代新解
一直以來山林都是部落傳統生活的場域,但在日治時代大規模的山林開發政策下,許多部落在強勢外力的影響下,被迫放棄山林的掌控權,這個情況延續到光復之後,尤其是過去國有林地採管制保育政策,野生動物保育法規與族人上山狩獵採集的傳統生活方式相抵觸,以至於形成了政策與部落族人的對立。
自2002年林業政策啟動轉型,社區被視為保育的基礎,林業保育署不再侷限於管制策略,主動與社區居民展開對話,2018年起甚至與苗栗南庄賽夏族人、大鹿林道泰雅族Skaru(霞喀羅)、泰雅麻必浩等部落達成和解,重新建立夥伴關係,用建立當地的永續經濟模式,以族人生活經驗發展出合適的林下經濟模式,並且導入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等單位,開發不傷害山林的「手作步道」,為山村建構生態旅行或森林療癒的場域,例如臺中的橫嶺山步道、南投的澀水森林步道等,為「靠山吃山」提出當代新解。
里山賽夏領路走入秘境
看看苗栗南庄,2018年林業保育署與賽夏族舉行和解儀式之後,雙方放下近80年的對立,成為共管山林的夥伴,而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以下簡稱新竹分署)積極參與部落集會,從族人的生活裡找尋元素,發現族人曾有採集野蜜的傳統,亦有符合山林永續精神的微型產業,如種植段木香菇、飼養放山雞等,於是提出打造部落品牌「娃哇樂」,推動銷售在地物產的想法。
為此,新竹分署媒合賽夏族人前往明德社區養蜂班參訪,學習認識蜜源植物以及林下養蜂技術,並且教導運用臺灣杉疏伐木材釘製蜂箱,使各家族可以在自家林地放置蜂箱,生產高品質「封蓋蜜」,為部落養蜂班的首支商品。另一方面,也委託專業團隊輔導中興紅羽土雞保種飼養,開發出「賽夏答達a039」品牌,以及近來又委託中興大學曾彥學教授(現為林業試驗所所長)研究團隊進入調查,發現在地原生植物「南庄橙」,再媒合料理人開發產品,並且推動復育,成為未來的潛力商品。
在部落長老帶領下,族人也成立「森力軍」,負責維護山道以及巡守山林工作,使族人可以再次回到山林祕境,逐漸發展成立「里山賽夏 PakaSan」,推動融合山林文化的生態旅行。從舊時山林辦公廳舍的「森林小站」出發,在長老詠唱儀式之後,領路走進族人的秘境,見證未被開發的臺灣天然林相,並且認識傳說中的山林植物,更深入理解族人的生活精神裡,深植友善山林的精神。
六山十八打造DMO經濟模式
來到高雄六龜,多年前這裡因為莫納克風災重創,許多居民為了重建家園與經濟,期盼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可以開放發展遊憩觀光,後來透過林業保育署與各方公私部門的努力,也接軌國際保育趨勢,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不再侷限於管制策略,讓在地夥伴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2017年由屏東科技大學陳美惠教授、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寶來人文協會組成輔導團隊,提出以自然保護區帶動社區發展的策略,促成了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的成立,為環境教育生態旅遊打下基礎。
從培訓解說服務團隊開始,為了滿足旅人的多元需求,協會嘗試串聯理念相同的夥伴,在多年運作之下逐漸成熟,於是建立「六山十八平台」推動DMO模式(在當地進行觀光調查,進而制訂觀光推廣戰略目的/管理組織)的生態旅遊,從陪伴社區開發優化商品、改善場域環境、設計餐飲服務體驗等,用產業鏈上下游運作方式來設計旅遊產品。
此外,協會也與在地學校合作「山林的孩子」解說營,讓在地孩子可以有更多機會認識在地生活與植物,同時也與林業保育署合作推出山茶保育手冊、推動社區林業計畫,採集六龜老樹與耆老故事,豐富六龜山村的文化資源。如今,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主要推出3條主題旅行路線,分別是為以十八羅漢山環境生態教育解說為主的「半山線」、以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文化路徑為主的「半溪線」,以及由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社區所推動的社區工藝體驗,結合溫泉鄉旅行的「半雲線」。
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里山經濟
多年來身任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顧問的樟根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黃偉凱表示,「我們也以公民參與方式,規範解說員必須無償參加巡護監測,每週進行路線植物紀錄,並把訊息回報給林業保育署,以便掌握當地的物候狀況。這一來解說員可以更理解土地,二來可以降低山林巡護的人力壓力,我們因此還破獲全台最大的山老鼠集團呢!」
就像苗栗南庄賽夏正式向祖先告慰與政府機關和解後,旋即開啟一連串的合作模式,包含山林巡守、生態復育、文化復振及綠色山村經濟,成為守護山村的重要力量。山林如此豐富的資源,再加上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里山經濟、山村旅遊,可以說就是當代「靠山吃山」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新解方。
~2024山村市集| 來去山村鬆一下~
▐ 日期│2024/11/30(六)~2024/12/1(日)
▐ 時間|10:00-17:00
▐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號)
|主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媒體、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核稿編輯:劉宜佩|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