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首頁專題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構竹林鐵新生代03】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TR no.1,自然建材與3D列印相合的實驗列車

【構竹林鐵新生代03】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TR no.1,自然建材與3D列印相合的實驗列車

2022.02.15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
中原大學組在最初思考雛型時,就希望能利用交錯的結構型態與內外錯置的副層結構來表現衝突感。整體的裝置規劃除了結構型態的傳達,在模擬動態效果時更是嘗試了數位製造程序,包含了3D掃描與3D列印。利用客製化彈性組件,呈現出與傳統竹工法中竹釘或繩索綑綁的不同樣貌;其適應竹材的自然生長的靈活組構方式,更是讓竹材創作型態產生了不同的可能性!
────────────

Program
TR no.1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長7.6m×寬1.1m×高1.8m
孟宗竹、桂竹、3D列印ABS(樹脂)接頭、不銹鋼金屬爪具

圖片名稱
(圖片提供/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車站」本體直接或間接地成為了人群聚集的象徵節點,而軌道即是作為串聯每個人文節點的交流網絡;因此本作品以代表在地特色的竹管材作為創作主體,型態則以雙向錯置的三角錐狀表達各地來往的密集網路。以金屬件加3D列印客製五金結構做為固定節點,竹材代表軌跡,整體的動態表現以內外的主副支架透過活動關節設計;而拉張結構呈現靜止狀態下的不穩定感,傳達出與過往產業熱鬧時的對比,以及時光消逝的空虛。(文字/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使竹構易於裝卸的秘密武器……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組在「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的作品「TR no.1」,現場花不到三小時即組裝成功。這是因為他們的裝置設計為較易拆卸、重組的模式,學生也在校試驗施作兩次,第一次使用青竹,第二次則使用烤過的乾燥竹材。

加上,該組擁有一款「秘密武器」──客製化的3D列印接頭。

圖片名稱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組參展作品的最大亮點就是客製化的3D列印接頭。(攝影/田御銓)

該組指導老師中原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謝淳鈺,有感於建築、空間、工藝的功能需求與造型越來越複雜,然而現在的五金多是大量生產的固定款式。她想,能量身訂做的3D列印構件或許是解決方案,於是便從2015年開始,陸續研究這項發明在木雕、家具與輕隔間之上的應用。

也因此,或許可說是打從7年前就在準備這件竹構了。

竹管粗細各不同,3D列印接頭剛剛好

竹子,更是謝淳鈺眼中非常適合與3D列印技術結合的材料。竹子生長形狀有機,頭、尾粗細不一樣,系統化的五金不易運用在不同的管徑;而在製作專屬的3D列印接頭之前,只要先掃描好欲使用之竹材的大小,便能極精準地互相搭配。

無論如何,相較於建築系,要室內設計系學生跨入類工業生產的製程、動手操作數位機器等,是相對不熟悉且有點緊張的。助教古紹威說,學生行前好幾周都在日夜試印接頭,總數不止二、三十個;不過謝淳鈺觀察,實做之後學生沒那麼害怕了,甚至很喜歡!這樣的跨域合作啟發了大家的視野。

圖片名稱
室內設計系的學生相較於建築系學生,對大尺度的構造會較不熟悉而緊張,但謝淳鈺觀察到,實作之後學生其實很喜歡。(圖片提供/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尤其,展示作品的平甲車年代已久,有點鏽蝕還有孔洞,為了讓「TR no.1」平穩於車台上,能彈性調整竹構的3D構件更是幫了大忙。例如,學生先設計了一種有的三節、有的兩節的接頭,可以現場決定用哪一款連結竹管。

施工期間,中原師生甚至運了一台3D列印機到住宿處,好讓他們在有突發狀況時能即刻製造構件。

圖片名稱
(設計圖面提供/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室內設計系學生,挑戰打造實構築空間

小型元件有高科技輔助無虞,但終究要面對如何以竹子詮釋空間的命題,畢竟這是實構築展而非五金展;而且室內設計在尺度上較小且不若建築人經常研究大型空間結構,這對室設系同學又是另一挑戰。

同時擁有建築學術背景的謝淳鈺認為,室內設計與建築一內一外、相輔相成,互為表裡不必分得那麼清楚。她帶著學生從做小模型開始,再慢慢放大模型,逐步塑造竹構空間與結構,不走捷徑。

圖片名稱
作品中「三角形」的命題是從竹崎車站特有的三角交叉鐵道取得靈感。(上圖提供/台灣竹會;下圖攝影:林雋雅|臺灣竹會)

而學生的學習力與觀察力也強。他們在竹崎車站以空拍機觀察到特有的三角交叉鐵道,便將此意象與最穩固的三角型結構融合,設計出一座雙向、但向中心交會的三角錐體;同時隱喻著火車頭動力的改變與歷史的匯集動線,作品名稱「TR no.1」中的TR,意義之一正是三角形(triangle)。

TR之多重意義:將持續實驗的竹構列車 

圖片名稱
(圖片提供/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工序上,底部先以4個3D列印的三角形構件,接起較粗的6根孟宗竹竹管(最長一根達8米左右),整座裝置大概60%的穩定度就成了,然後再依此懸吊細一點的桂竹。這件鏈結式竹構,因此能快速組裝成功。

謝淳鈺笑著說,「我們的作品不用太多竹子,很省料。」較小又很有穿透感的裝置一擺上車台,剛好被兩旁有著巨大量體的作品夾在中間,學生不免有點擔心。但她鼓勵學生,不怕,中原組有不一樣的東西。

「它不只是創作,也是實驗。」據謝淳鈺了解,臺灣目前尚未看到有人試過結合竹子與3D列印構件。而且這一次裝置算比較小,將來他們期待能可能越做越大、斜撐長更高、構件也跟著調整,人便可以進入竹構,在竹編下的光影之下走動了。更進一步,可以將相關的工法延伸運用至其他構築體。

原來,「TR no.1」的另一層意義在此:這只是中原室內設計系首發的竹構實驗列車,Train no.2、Train no.3……,蓄勢啟航。

圖片名稱
(攝影/田御銓)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關於3D列印與竹構的結合
────────

Green Media 請問3D列印竹用接頭的速度如何?材質選擇又有哪些? 
謝淳鈺 以「TR no.1」中12至40公分不等的接頭來舉例,用一般的ABS(樹脂)列印,大約6、7小時就能產出一個了,而且ABS相當省錢。就構築用零件而言,我們下一步想試試看以尼龍纖維來印,它有抗紫外線等優點,不過價錢比較高。其實3D列印都能印金屬材料了,只是價錢還很貴,但隨著科技進步,有朝一日也許能普及。

Green Media 那麼,ABS的耐候性如何?
謝淳鈺 它的確不像金屬物件剛性那麼高、持久性那麼好。然而大部分竹構基本上不是永久建築,配合成本較低的ABS構件,反而是種優勢;加上有些臨時性、裝置藝術類的竹構要求造型、設計複雜,3D列印可以符合客製化需求。越獨一無二的物品越適合3D列印,在醫療器材領域已經有很廣的運用,甚至列印食物了,竹構中的零件更是可以一試!

────────

 

圖片名稱

TR no.1
設計團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指導老師:謝淳鈺、王文煒
助教:古紹威
設計與施工團隊:古紹威、鄭敏真、郭修維、佘婉寧、李佳盈、吳佳諺、秦子昂
尺寸:長7.6m×寬1.1m×高1.8m
材質:孟宗竹、桂竹、3D列印ABS(樹脂)接頭、不銹鋼金屬爪具
 


圖片名稱


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
New Generation
 

展出時間|2022年2月1日~2022年3月15日
展出地點|嘉義竹崎車站
策展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更多【構竹林鐵】專題文章:請點此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