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首頁專題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構竹林鐵新生代06】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築起.你我之間的關係,更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構竹林鐵新生代06】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築起.你我之間的關係,更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2022.03.02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
文大組外觀設計以早期運材列車做發想,整合林鐵彎曲迂迴、之字交錯獨特登山路線,穿越山林、橋梁與隧道。實虛互映,構築空間。空間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代表是登山看日出、 夜裡仰望星空,及憾意的小酌賞夕。使用成材快速的竹材達到減碳的效果,並運用俐落的單元結合在兼顧強度下,快速搭建。
────────────

Program
築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

長7.6m×寬1.7m×高1.9m
孟宗竹、桂竹、鋼索、粗鐵絲、綁繩

圖片名稱
(攝影/田御銓)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築起,你我之間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竹子生長般,有高有低、有近有遠。在有限的時空中,我們該如何築起你我之間的關係?以人為林,以竹為山,構築出一個人人都能隨意使用的休憩空間,能夠站著、坐著、躺著,愜意的享受休閒時光。(文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

從竹椅築起的建築想像

在為「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熱身的「竹構工作坊」中,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簡稱「文大建築」)做了一張帶曲線的竹椅。到了竹崎車站展場,這組學生的創作乍看還是那張椅子,但是長大了。

其實文大組已由家具範疇的初版座椅,發展出「築起」中的空間感。他們想在平甲車上「以人為林,以竹為山」,構築出大人小孩都能在上頭站、坐、躺,愜意的休憩場所。

指導該組的文大建築系副教授江益璋,進一步闡釋那大椅子未來演化結構的可能:如果將這件竹構加進支柱、往上抬高3公尺,會形成屋頂與下方空間。「繼續『築起』,它就是一棟房子了。」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在為「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熱身的「竹構工作坊」中,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學生們做了一張帶曲線的竹椅。(圖片提供/臺灣竹會)

以竹實踐從材料到工法,再到設計的構築課

文大建築首度有「實體建構」的課程,即是由江益璋開設,而且此課程開在大一。他主張,建築不能只談工程還要談人,希望能以材料、對應的工法、設計這三大階段,讓學生認識真實世界中的構造與使用行為。「不僅止於此,設計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修課學生在新生代展藉竹材實踐所學的裝置,的確就相當在意觀眾如何使用它。

然而因為「築起」是有完工期限的真實構築,施作途中遇到了工期、天候等等外力挑戰。此展碰上疫情一延再延,最後布展期定在學期末,各校得趁寒假至嘉義施作。而文大是最晚放假的學校,加上他們在現場那三天,一半時間都在下雨……。

學生周佑燦說,他們變得很難用火,無法彎竹;加上運輸等種種問題,只好放棄表現曲竹。「我們遇到很多在紙上設計時沒想到的事,大家就隨機應變。」他理解到,真的是要直接操作,才會明白這些細節。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因為天候及運輸等因素,最後團隊將原本曲線的設計改為直線。(攝影/田御銓;設計圖面由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提供。)

工期考量放棄部分工法,正如真正建築

另一個不得不放棄的工法是竹製插梢。工作坊師傅曾傳授這項工藝,文大組預定在竹材垂直交錯處運用插梢法結合。學生王士存解釋,使用這種傳統接頭不只是求美觀,另一方面也能使構築全是竹材,同學們認為比較契合一年多來的整體課程。

他補充說明,製作竹插梢必須先以柴刀砍出形狀,尾端要略成為楔型;另一根竹管的孔洞則以大型電鑽來鑽,再將插梢放進去、修整。如果沒掌握梢與洞互相配合的大小,會穿得很鬆或是裂掉,結果是鎖力不足甚至破壞了竹子結構。

圖片名稱
施工期間遇雨,壓縮到製作時程,原本設想的竹插梢改以鐵絲固定。(攝影/田御銓。)

與製作插梢類似的事,說來建築系同學不陌生。王士存說,大家平常都在做模型,只要小心使用工具,他們試做幾個插梢是滿快上手的。可惜最後卡在時間不夠,只能變成全由綁繩與鐵絲來固定竹構了。

僅用直竹的「築起」,則同樣維持三角形結構。本身有一片竹地板,並以鋼索綁緊在台車,加上自重,不必太擔心車若移動構築會偏掉。雖然新生代展觀眾一時不能上台車,不過文大組仍貼心讓裝置表面不至粗糙,以免傷到空間使用者。

圖片名稱
「築起」本身有一片竹地板,並以鋼索綁緊在台車上。(攝影/上:蔡坤龍、下:田御銓。)

竹材獨特光澤,設計照明後更加顯眼

同時,他們只使用策展單位統一提供的燈具來夜間照明。4盞方形燈,就足以讓光與空間的互動相當突出。

周佑燦細膩觀察,竹子打燈後有一種反光,就算殺青的竹皮也是,相較之下處理過的木材就沒有那種亮亮滑滑的光。這是他們歷經重重考驗之後獲得的驚喜,夜晚版的竹構比起白日版,另有一番專屬竹子的風情。

圖片名稱
竹子打燈後有一種反光的風情。(攝影/田御銓。)

「築起」採用媒材不多,結構也不太複雜,但是是相對純粹的竹構。對自然家屋等議題研究已久的江益璋總結,想在建築教育中延續竹構,重點不在做得多花俏,而在如何將它轉化成有意涵、大尺度的構造物,「並且要以學生的雙手來做,不只停留在虛擬世界。」這一切,皆為了真實的、更好的生活。

圖片名稱
經過實作的經驗他們理解到,要直接動手操作,才會明白紙上看不見的細節。(攝影/林雋雅-臺灣竹會。)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與模型不同的實作體驗
────────

Green Media 「築起」利用了相當多綁繩與粗鐵絲的技巧,請問收穫如何? 
周佑燦 基本上我們主要運用手部的力量,不過第一天施工還不太懂訣竅,雙手一直抓緊繩索、粗鐵絲與工具的部位很痠痛;但受了一點傷之後,就知道怎麼做了。另外,竹管是圓的,很不可控,施工越到後面越得有人站上裝置,協助綁繩的人固定竹子方向讓竹子不致於滾動。如果只用手或腳工作容易疲累,必須運用全身肌肉。這一點是模型體會不到的。

Green Media 請問文大組的竹材從何處訂購?加工經驗如何?
江益璋 文大位處陽明山,選購南投竹山等地的竹子運輸成本實在太高,所以就近跟士林一家竹材行買青竹;學生接著在系上實構場地先做切割,再運到竹崎。這正是竹子在台灣很能就地取材的優勢。我曾帶學生到福州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就是先到我新竹新埔岳父家的防風竹林去取材來練習。歐洲人好羨慕我們有長得快又有韌性的竹子,大家真的不必妄自菲薄。

────────

 

圖片名稱

築起
指導老師:江益璋
助教:陳姵樺
曾參與計畫學生:王士存、周佑燦、沈柏岳、陳冠庭、杜星臨、汪耀東、張譯勻、楊虹恩、趙子茵、趙安淇、鄧文濟、陳姵樺
設計與施工團隊:王士存、周佑燦、沈柏岳、陳冠庭、杜星臨、張譯勻、楊虹恩、趙子茵、趙安淇
尺寸:長7.6m×寬1.7m×高1.9m
材質:孟宗竹、桂竹、鋼索、粗鐵絲、綁繩

 


圖片名稱


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
New Generation
 

展出時間|2022年2月1日~2022年3月15日
展出地點|嘉義竹崎車站
策展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更多【構竹林鐵】專題文章:請點此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