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首頁專題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構竹林鐵新生代07】銘傳大學建築系:煙花,以竹為主體的微動態虛空間

【構竹林鐵新生代07】銘傳大學建築系:煙花,以竹為主體的微動態虛空間

2022.03.02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圖片 - 見各圖圖說
────────────
銘傳組所選擇的基地位於鐵路的分岔口,上半部面向主要的參觀路徑與阿里山小火車沿線;下半部則承接人的來向,企圖使作品更融入當地生活。空間排配上利用竹林中錯綜複雜的生長形式減去空間,形成路徑,並利用花與花間的空隙與環境互動。
────────────

Program
煙花
銘傳大學建築系

長8.0m×寬1.7m×高2.5m
桂竹、鋼、綁繩

圖片名稱
(攝影/田御銓)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晨霧朦朧、山谷空鳴。伴著遠處逐漸明朗的鳴笛聲,火車冒著濃煙於拐彎的盡頭駛來。這是竹崎舊有的記憶,滾滾的蒸氣是動力的象徵,在那個林業輝煌的時代。因竹而得其名,因煙而繁盛,我們希望用作品回應當地的發展脈絡。將竹與煙的意象相結合,成為一朵朵「竹煙花」,緩緩地在鐵道邊升起。即使風華不再,依舊能像在竹子生命盡頭綻放的竹花般堅韌。(文字/銘傳大學建築系)

運用自然力,讓竹煙花微動態

以「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期望達成的目的看來,策展人許倍銜認為,銘傳大學建築系組相當能從他建議的竹構突破大方向,均衡抓住想發展的重點。這些突破點是:複合媒材、構造層次與動態。

其中,竹構之動態元素,銘傳學生很有野心地先在校內試做了一些,例如運用竹子本身的彈性,製作出踩上去會跳動的地板。許倍銜肯定這些實驗非常難得,不過最後該組作品「煙花」並未出現那些設計,因為公開展覽的竹構如果有過於動態的機關,維修不易,策展單位只能忍痛建議放棄這一部分。

圖片名稱
除了複合媒材的設計,銘傳組在選擇基地時也有考慮人的來向。(攝影/上:田御銓、下:蔡坤龍。)

指導該組的銘傳大學建築系兼任教師林雨祥,也同意遠距維修是個問題;再來,他也發現展示竹構的平甲車基地尺度小,動態效果相對有限。無論如何,學生仍決定以大自然的力量讓「煙花」微動態,只要它做成稍稍不穩定(但是安全)的結構,風大或有人在裝置間行走,竹構就會順勢擺動或震動。

「我們是建築系,總希望人與空間能有直接的互動。」擁有豐富實作構築經驗的林雨祥說。

圖片名稱
(攝影/林雋雅-臺灣竹會)

轉譯竹崎──因竹而得其名,因煙而繁盛

取消超動態裝置,「煙花」在複合媒材與構造層次的挑戰並未減少。銘傳組想藉著竹材同步表現阿里山森林鐵路小火車的煙霧,以及竹崎原名「竹頭崎庄」的意象──這一帶本來竹林密繞,開墾後留下了眾多竹頭。

學生葉誠說,他們將竹子打造成一朵一朵的煙花造型,每朵上下兩截長度不同、竹鋪面粗細也不同,以模擬煙霧漸漸往上誕生的感覺。高低排列的7棵竹煙花,亦回應了竹崎坡地與阿里山的關係。

圖片名稱
高低排列的7棵竹煙花,模擬煙霧漸漸往上誕生的感覺。(攝影/田御銓;設計圖面由銘傳大學建築系提供。)

曲線如此複雜變化的創作,剖開的竹片很適合協助呈現。然而一般竹材廠無法大量處理夠長的竹片,於是銘傳組向桃園復興的桂竹協會訂購盡量同尺寸的竹管,再自行以剖竹器剖成6或8瓣。接下來,還有無數竹節的外部和內部得手動削除不平整處,否則節點會妨礙造型……。

林雨祥坦言,竹片雖然比竹管薄,要彎它還是不容易。葉誠也說,施作「煙花」很大的關卡是造型比較難曲,他們後來是把竹子送進蒸氣機蒸軟,再放到鋼架上以人力拉出弧度。

「我們覺得做這件裝置,很像在跟竹子對抗。」他回憶,尤其竹子從蒸氣機拿出、到它完全冷卻無法再彎的時間,「只有短短3分鐘。」

圖片名稱
施作「煙花」最大的關卡是彎曲的竹片。(攝影/上:林雋雅-臺灣竹會、下:蔡坤龍)

不只彎竹、綁竹,連焊接都自己來

更驚人的是,這群大學生連補強「煙花」結構的金屬支柱與底座,全都自個兒處理。葉誠說明,他們使用系上本來就有的鐵件斬斷機,切取所要的鋼管長度,再把它們焊接、組合為基座。林雨祥非常鼓勵學生各種DIY,他認為焊接也就是一種技術,練久了即會,像切菜一樣。

「運用竹子也是。所有事務都是熟不熟悉而已,熟了就容易發揮,做了就知道。如果失敗,重來而已。」

圖片名稱
「煙花」的金屬支柱與底座,其焊接、組合皆由學生自行處理。(攝影/蔡坤龍)

林雨祥畢業自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建築繁殖場」組(現名為「B群」),這個團隊向來以熟練操作各類構築技術著稱。不過他們可不是單純工班,所學習與想傳達的,仍然圍繞著建築空間的創造。那麼,「煙花」看來是7大支造型竹柱子,空間感又在何處呢?

「空間排配上利用竹林中錯綜複雜的生長形式減去空間,形成路徑。並利用花與花間的空隙與環境互動。」這是學生撰寫的設計概念。其實,假想自己「走進」了這件作品,就會懂他們在說什麼了。

人們在參差羅列的竹柱中自由穿梭之處,正是虛空間。「煙花」是隱去四周天、地、壁線條的實構築,以竹為主體。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設計之初,想像人們能在參差羅列的竹柱中自由穿梭。(攝影/蔡坤龍;設計圖面由銘傳大學建築系提供。)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與竹子首次的親密接觸
────────

Green Media 銘傳組施作「煙花」,包括焊接金屬部分都自己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葉誠 我們在學校先花了兩周組裝,最大麻煩不是焊接,而是綁繩的功夫。原來綁竹子也是需要計畫的事,很多同學最後手都受傷了。因為竹片如果設計得太密,手會伸不進。後來我們以鐵絲折成勾針,才有辦法在竹片之間穿、綁繩子。除了傳統綁法也有我們微調的方法,但是跟邏輯差不多,只要能穩定結構。從竹鋪面到主結構,用了3種工法才把作品完成。

Green Media 林老師出身建築繁殖場,之前運用過竹子嗎?這次實做竹構,感想如何?
林雨祥 我倒是第一次碰竹子,從前各種材質都用過。大量產製、規格清楚的SPF松木我們常用,加工與搭建速度都很快。每一根竹子則都有自己個性,必須細心地挑選尺寸等等。所以展前先舉辦「竹構工作坊」非常有意義,不然會以為竹材就想像中那樣,都是很乖的,我也學到不少。竹子的強度與重量比,相對於木頭很有優勢,在台灣又容易取得,值得持續發展。

────────

 

圖片名稱

煙花
指導老師:林雨祥
設計與施工團隊:江梓瑜、何世翔、林佩欣、林德橡、徐家和、陳玫樺、彭翊軒、黃韋晣、葉誠、楊可興、劉姿斈、賴佩岑
尺寸:長8.0m×寬1.7m×高2.5m
材質:桂竹、鋼、綁繩

 


圖片名稱


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
New Generation
 

展出時間|2022年2月1日~2022年3月15日
展出地點|嘉義竹崎車站
策展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更多【構竹林鐵】專題文章:請點此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