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臺灣有機茶大賞:用感官,爬一座茶山

[ 2021 Taiwan Organic Tea Selection ]

2021臺灣有機茶大賞:用感官,爬一座茶山
首頁專題2021臺灣有機茶大賞:用感官,爬一座茶山【2021有機茶大賞|05】包種茶冠軍:與茶相知相惜,一舉囊括翠蛙選及金蛙選的有機茶之路

【2021有機茶大賞|05】包種茶冠軍:與茶相知相惜,一舉囊括翠蛙選及金蛙選的有機茶之路

2021.11.09
圖片 - Jimmy Yang
文字 - 張雅雲
文字 - 張雅雲
圖片 - Jimmy Yang

對於自己做的茶抱有相當的自信,林立偉坦言成績發表時也忍不住有些緊張:「看直播的時候,銅蛙選、銀蛙選都沒有我的名字,而且還有16點是淘汰的,當下心裡真的有點緊張,想說不會都沒有吧!」最後包辦金蛙選與翠蛙選時,難掩高興心情。謙虛歸功於運氣及老天爺之外,林立偉對於茶菁的運用與製茶的用心及技術,其實才是得獎的真正關鍵。

「桂花香、梔子花香,還有些許的柚花香,有香瓜、梨子的清甜果香,或是荔枝的甜香感;甜味的部分,則呈現出金萱特有的牛奶、奶油,還有蔗糖的風味,茶湯乾淨甘醇、甜度足夠、餘韻持久。」第二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的會場上,主審蘇彥碩分場長對今年獲得翠蛙選的條形包種茶的描述,彷彿已讓我們聞到那層次豐富、清甜鮮明的茶香,而這一舉囊括翠蛙選及金蛙選的優質有機茶,來自宜蘭縣大同鄉林立偉的玉露茶園。

圖片名稱

了解茶,製作茶

參加比賽前的這一批製茶,茶葉約40天的生長期及採收當時均適逢良好的天氣,因而造就出蘇主審口中「條件很好的茶菁」。「就像主審所說的,東西只要好,稍微調味一下就很好,這就是我說的運氣很好的部分;像現在開始採收的冬茶,蟲害就比較嚴重,宜蘭最近也常下雨,這是採茶時我們常說很困難的地方。」林立偉說。

可謂應天地風霜雨露而生的茶樹,往往考驗著茶農與製茶者的「心」;如何以最自然的方式種植茶樹、成就茶葉,更是有機茶栽培者必須傾盡心力的功課。玉露茶園位處於大同鄉玉蘭茶區的向陽坡地,中午過後陽光漸沒,採摘的茶葉含水量高,做出來的品質相對比有西照的茶園較好。於是林立偉特別挑選這樣的地方種茶,並製作條形茶參加比賽,與平常習慣製成的球形茶不同,因此也特別顯得珍貴。

圖片名稱

「我們這裡的茶區年齡大概都40年以上,做的茶也以球形或半球形為主。」而不同於上屆是以翠玉(臺茶13號)品種奪冠的條形茶,林立偉3.2公頃的有機茶園全以宜蘭地區的2028品系為主,這是因為在還沒做有機種植前,原本就有一分多地的面積是2028品系的茶樹;「慣行茶在拉藥管噴藥時,那一分多地因為比較遠,所以藥噴不到,但我們卻發現它長得很好,所以後來要做有機的時候,就採用這品系來繁殖。」本身有一定的抗病性及含水量較高是2028品系的特色,林立偉也會調整來做紅茶或綠茶,成品都非常不錯。他也觀察到:2028品系雖然在南部也有,但因為南部天氣較為炎熱,茶菁的品質還是北部較為出色。

以鼓勵代替責備 成就有機之路

由於父親林明熧一代就開始種茶製茶,身為長子的林立偉及弟弟林承偉從小就要幫忙茶園的工作,雖然常常接觸茶,但真正對製茶產生興趣是在當兵前,「當兵前出了一次車禍,在家休養時,父母在茶園工作,我就在家中幫忙販售茶葉。在這過程中,也漸漸感受到茶的奧妙――冬茶、春茶的不同、採收時間的差異造成茶葉的各種滋味等等,都需一一向顧客解釋。」當完兵回家後,父親開始放手讓林立偉繼承茶園。不再只是「工作」,從種茶到製茶一系列的步驟,每一步都是需要講究的學問。來自父親的鼓勵更是林立偉兄弟倆的動力,「父親從來不會責罵我們,而是明確的指出缺點要我們再改進,這給我們很大的鼓勵,也讓我們更具有面對未來不會輕言放棄的勇氣。」

或許正因為如此,林立偉往後的有機之路走得雖然辛苦卻也堅定,其中不少是源於父親大力支持的功勞。民國96年左右,原本以批發代工為主的茶廠在進口茶的衝擊下,生意頓時驟降,使得一家人開始思考轉型之路,「剛好那時候遇到慈心基金會的蘇慕容執行長,上了他的課之後,就覺得可以試試看有機種植。」

圖片名稱
林立偉在繼承茶園後,對製茶的每個過程更加重視,也得到許多來自父親的鼓勵。

雖說是為了找尋出路而從慣行轉作有機,「但那五年反而好像看不到出路」。這句話道出了有機種植的艱辛與不易,剛轉作有機的第二年,林立偉茶園的病蟲害非常嚴重,第三、四年興許是茶園生態開始趨向平衡而漸漸有所改善,再加上每年夏天颱風較顯破壞力的「掃蕩」,蟲害就會相對較少,但比起慣行茶,總體的採收量還是大為減少。「那時候就是靠著自家的茶餐廳來維持茶園的收入,雖然辛苦,但我們家都還是覺得既然要做有機,就要把它做好;雖然有機茶價格較高,但成本相對也高,因此我們都盡量自己做,以降低成本,不要把售價提得太高,讓大家都可以接受有機茶的產品。」

圖片名稱
林立偉談到,有機茶相較於慣行茶雖然成本高了許多,卻還是盡量降低成本,讓更多人能接觸到有機茶。

與「蟲」奮戰的生態茶園

若要問種植有機茶的最大挑戰,那肯定是病蟲害的防治了。經過長久的觀察,林立偉將茶園的草留得稍高但不超過茶樹的高度,讓昆蟲可以棲息在草間、也有東西吃,以維持茶園的生物多樣性,直到採茶前的一個禮拜至15天才開始除草。「但缺點就是這段時間會加倍的忙碌,要除草又要採茶,現在採茶的人力又很難尋找,採茶期相對就會拉的很長。如果在採收時間又遇到不好的天氣,不論是氣溫升高或是下雨,茶葉的品質難免會受到影響。」

茶園的管理攸關茶菁的品質,林立偉認為蟲害的防治非常關鍵,這兩、三年危害北部茶園甚巨、讓茶農們頭痛不已的害蟲――椿象,就讓林立偉非常困擾,「感覺好像吃過一輪又長一輪,拿著手提式吹風機驅趕也沒什麼效果,把附近的雜林砍掉也沒有作用;用了苦楝油好像有一點成效,但是夏季製作紅茶時茶樹需要小綠葉蟬的叮咬,此時就又不能使用,所以非常難控制。」感覺用盡所有方法的林立偉也發現,前一陣子颱風雖然沒有登陸,但風強雨驟之後感覺蟲隻的群組好像變少了,巧合的是近四、五年沒有颱風影響的臺灣,椿象的危害似乎特別嚴重,這或許也隱喻了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值得我們反思的課題。

圖片名稱
茶園的管理攸關茶菁的品質,林立偉認為蟲害的防治非常關鍵。

近兩年林立偉開始嘗試,利用春茶採收後進行大規模修剪的方法來防治椿象蟲害,將葉層修剪5〜10公分左右,增加茶樹的光照面積,如此一來,喜愛陰暗環境的椿象就可能會搬家,而使得群組數稍微降低,但缺點是第一季的產量就會減少,後續的成效如何,林立偉認為還需要時間繼續觀察。

十年有機,精益求精

如今玉露茶園的有機種植已超過十年,可以說是邁向穩定的境地,林立偉接下來想要提升的是保存的技術,「否則再好的茶葉若是保存不當,以至於鮮味減退,再怎麼烘焙補救也是有限。」如同蘇主審所言,有機茶未來更應著重在如何製茶上,而非如何有機上,這也是林立偉在玉露有機茶園已趨於穩定下,未來更加持續精進的道路。

「從前顧客會把有機茶與品質較差的印象畫上等號,但如果有機茶一直朝著這樣的路去走,只會越來越不好,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樣的想法與心態;我就要讓客人了解,我的有機茶也能做到不輸慣行茶的品質。」抱持著這樣的心志,林立偉常以有機茶參加宜蘭縣的茶葉比賽,與慣行茶一起競爭,都有頭等、二等的好成績。未來,我們也期待林立偉的有機茶能邁向新的層次,或許,那會是臺灣有機茶的新里程碑。

圖片名稱

 


圖片名稱


玉露茶園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鹿場路10-2號
電話:03-980-1111





 



【 2021第二屆臺灣有機茶大賞 】
用感官,爬一座茶山
2021 Taiwan Organic Tea Selection

- 專輯網頁 -
https://greenmedia.today/events/2021/TAGS/

圖片名稱
2021第二屆臺灣有機茶大賞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
媒體協力: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