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記憶中的那一味

[ The Taste of Taiwan ]

記憶中的那一味
首頁專題記憶中的那一味【成果發表會01】田媽媽與主廚的奇幻旅程:產地與餐桌都更完美

【成果發表會01】田媽媽與主廚的奇幻旅程:產地與餐桌都更完美

2023.11.23
圖片 - 見各圖說
文字 - 陳志東
文字 - 陳志東
圖片 - 見各圖說
左起:主廚張皓福、飛鳳傳情米點坊彭金娘、長盈海味屋謝佳歆、古早雞傳統米食楊黃美春、頒獎的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文良、輔導師許嘉生、記者陳志東。(攝影:羅沛德)
左起:主廚張皓福、飛鳳傳情米點坊彭金娘、長盈海味屋謝佳歆、古早雞傳統米食楊黃美春、頒獎的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文良、輔導師許嘉生、記者陳志東。(攝影:羅沛德)

這一場為期近半年的田媽媽輔導專案,並不是主廚上對下輔導田媽媽,而是主廚深入去了解每一家田媽媽的特性與食材後,一一討論更好的菜色呈現或食材運用方向;而田媽媽們除了與主廚討論與學習外,也讓四位主廚看見他們的食材,並讓主廚們充滿驚奇。

成果發表會那一天,當賓客陸續離席、廚房慢慢恢復寧靜,這時,12家田媽媽成員、四位主廚與四位記者,還有農業部、農科院與綠媒體等工作人員,大家開始互相道謝。

謝的是,大家都看到彼此在這段時間的付出與辛勞;謝的是,大家都從彼此身上學到東西;謝的是,這段期間彼此都很真誠的對待彼此,並一起經歷美食展與成果發表會這幾場大活動,彼此有了革命感情。

圖片名稱
成果發表會當天一早9點, 12家田媽媽就到農業部大樓的露天陽台忙辦桌。(攝影:羅沛德)

主廚與田媽媽相互學習、彼此驚喜

這一場為期近半年的田媽媽輔導專案,並不是主廚上對下輔導田媽媽,而是主廚深入去了解每一家田媽媽的特性與食材後,一一討論更好的菜色呈現或食材運用方向。

而田媽媽們除了與主廚討論與學習外,也讓四位主廚看見他們的食材,並讓主廚們充滿驚奇。

例如台南北門長盈海味屋,運用生態養殖法,養魚養到得神農獎並養到獲得歐盟認證,那友善土地與海洋的做法,加上鱸魚品質完全不輸野生,很快讓以往只相信野生漁獲的主廚們,開始進用長盈海味屋(旭海安溯)的虱目魚、鱸魚等產品。

例如彰化芬園古早雞傳統米食,他們把2萬多隻古早雞(台畜13號)養在荔枝園中,原理就像「稻鴨米」,雞隻排遺健壯了荔枝樹,而荔枝園裡的昆蟲與青草幫土雞加了菜,加上雞隻在樹下能遮陰、爬樹、玩耍,最後荔枝又圓又甜,古早雞也頭好壯壯。荔枝乾與雞精都非常知名。

例如阿里山茶山村的一晴食坊,他們取麻竹筍茸嫩膜當皮,包入內餡捲起,筍茸嫩膜看似豆皮,吃來卻十足脆口,很有口感上的驚喜。這道菜讓主廚們看見農家對食材運用之創意與奢華,而他們的咖啡香腸口味完美,也直接就此打開通路進到台南阿霞飯店成為冷盤前菜之一。

圖片名稱
這次讓很多人驚艷的食材是這個:阿里山茶山村「一晴食坊」田媽媽的這道「筍香捲」,它是取麻竹筍茸嫩膜當皮,筍茸嫩膜看似豆皮,吃來卻十足脆口。(攝影:陳志東)

又例如宜蘭員山花泉田園美食坊,他們野薑花的純淨香氣這次讓許多主廚驚艷,不只野薑花葉是荷包粽子,滿滿野薑花香,而野薑花本身也成為擺盤、調飲的極好素材。

成果發表會上驚呼連連

美好的田媽媽食材,加上主廚的創意,讓這常成果發表的菜色讓人驚呼連連,也讓田媽媽們學到,原來同樣的材料,有時改變一下擺盤與呈現方式,就能從家常菜變宴客菜。

例如宜蘭壯圍官夫人田園料理田媽媽的「蜜瓜鮮肉」,原始版本是把哈密瓜弄成一球一球加絞肉,新版本在簡天才師傅建議下把絞肉弄成球並改用蜜瓜呈現線條(這季節沒有哈密瓜改用南瓜)。肉與蔬菜的主從關係變一下,家常菜就變成了宴客菜。

例如新北汐止天然茶莊的割包,簡天才主廚建議他們呈盤時加上包裝紙。只是這麼簡單的改變,就增加了質感,也不會黏在一起,吃的時候也不會弄髒手。

圖片名稱
天然茶莊的割包,簡天才主廚建議他們呈盤時加上包裝紙,簡單的改變就增加了質感。左為Before版,右為After呈現。(左:Jimmy Young攝影;右:葉琳喬攝影)

例如宜蘭冬山一佳村養生餐廳的瓜仔脯原本夾在魚肉片中,台東Nick主廚建議他們把這些魚與瓜仔脯一起裝進當地特產的南瓜花苞中,就成了一道賞心悅目的米其林菜色。(瓜仔圃是一種用少見越瓜醃漬的醃菜,是宜蘭人的愛)

圖片名稱
一佳村養生餐廳的瓜仔脯原本夾在魚肉片中,在Nick主廚建議之下,把魚與瓜仔脯一起裝進當地特產的南瓜花苞中,成了賞心悅目的米其林菜色。左為Before版(攝影:陳志東),右為After呈現(攝影:葉琳喬)。

最讓人驚奇是這個,看起來就是農村菜的南投鹿谷小半天風味餐坊,台南阿霞飯店主廚吳健豪跟田媽媽一起把它變成「脆笛酥」,吃下去還是醬筍丸的味道,但多了酥脆的餅皮口感,農村菜變成前菜點心,好吃好玩。

此外,原本黑黑的新竹芎林農會飛鳳傳情米點坊客家「梅干絞肉」,經過重新包裝演繹後,成了一道全新的「客家遊子的鄉愁-梅干絞肉粄條卷」。彰化古早雞傳統米食的「八卦九尾雞湯」也做了進化版本,將雞胸肉剁碎後用雞腿皮肉包卷,再用澄清雞湯呈盤上桌,非常美觀。台南北門長盈海味屋的「朝虱目想魚乾滷肉」,加入帶著苦味的「孢子甘藍」後,讓原本主要是鹹味好下飯的菜餚帶來一些苦味,而苦味又帶動了甘味,最重要是,這道菜因此帶來呈現了養魚人家甘與苦的意涵,而料理紙摺成船的樣子也帶來呈盤上的美感,更意喻著長盈海味屋一家三代養魚,親情之心一直在同一條船上。

圖片名稱
彰化古早雞傳統米食八卦九尾雞湯的之前與之後。左為Before版,右為After呈現。(攝影:陳志東)

讓彼此都開了眼界

這場輔導活動的最大意義,是讓平常比較少出沒高級Fine dining餐廳的田媽媽有機會走進這些餐廳好好吃一餐,並直接與主廚對話討論料理,讓平常只待在農村的她們打開眼界看見當代餐飲潮流趨勢。

圖片名稱
成果發表會上,皓福主廚跟三家田媽媽一起上台說菜,左起彭金娘、楊黃美春、張皓福、謝佳歆。(攝影:羅沛德)

對主廚而言,這則是讓他們走入產地且不只走馬看花,而是同一地點造訪好幾次,運用他們的食材嚐試開發各種料理,並因此理解田媽媽食材特性,也建立了情感與聯繫管道,讓未來主廚找食材,或農村銷售食材,都有了更直接的管道。

農業部與農科院,這次邀請綠媒體一起策劃這場充滿創意與突破的活動,這是田媽媽發展史上,一段很奇幻的旅程,也是台灣米其林高端餐飲發展史上,與農村達成美好互動的一段佳話,而這一切,都在四位記者紀錄下留下完整且動人的紀錄。這是一顆很好的種子,並期待它能持續發芽長大。

|責任編輯:彭秋芬|


[專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

點擊下方圖片看完整計畫及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計畫由來|

農委會(2023年8月1日起升格為農業部)2003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開創其副業成立「田媽媽餐廳」。20年來,屹立在台灣各鄉鎮的「田媽媽」餐廳招牌等於健康、美味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而這都是許多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田媽媽們,努力實踐土地飲食記憶與傳承保存的成果。

今年農業部辦理「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12家田媽媽餐廳於決賽脫穎而出,由綠色餐飲指南團隊偕同四位法餐或臺式料理背景主廚,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輔導,並聯手四位長期推廣永續餐飲的資深美食工作者,記錄遍佈台灣鄉鎮、記憶中不能消失的那12味;以及田媽媽經歷輔導後,如何從盤飾、配菜、配色、包裝等,再創臺式美感飲食的新可能!

記憶中的那一味
指導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執行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