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記憶中的那一味

[ The Taste of Taiwan ]

記憶中的那一味
首頁專題記憶中的那一味【成果發表會03】32手聯彈「記憶中的那一味」風土辦桌謝幕,食農餐飲任務接棒啓動

【成果發表會03】32手聯彈「記憶中的那一味」風土辦桌謝幕,食農餐飲任務接棒啓動

2023.11.29
圖片 - 羅沛德、葉琳喬
文字 - 林嘉琪
文字 - 林嘉琪
圖片 - 羅沛德、葉琳喬
由4位名廚領軍12位田媽媽主廚,超過32手聯彈的「記憶中的那一味」田園辦桌發表會,重新打磨老字號「田媽媽」餐飲品牌,以老派料理的變身秀作為話題,實質要推動田媽媽餐廳的永續飲食新任務。
由4位名廚領軍12位田媽媽主廚,超過32手聯彈的「記憶中的那一味」田園辦桌發表會,重新打磨老字號「田媽媽」餐飲品牌,以老派料理的變身秀作為話題,實質要推動田媽媽餐廳的永續飲食新任務。

時髦炸物「筍友吉拿棒」、法式技法「檸檬香茅、鯛魚、南瓜花」、部落風粵式「脆小米香豬肉佐馬告鹽」、美墨風情「燻烤烤帶骨羊排」,以及採集山野平原60種時蔬的「大地時蔬」……由山間海濱來集合的田媽媽主廚群組軍、超過32手聯彈的「記憶中的那一味」田園辦桌,重新打亮默默在台灣已有22年歷史「田媽媽」餐飲品牌,彰顯其風土特色,賦予共同推動永續餐飲的全新任務。

前全台的110家田媽媽餐廳,坐落在各座鄉鎮、散落在不同海拔林間,她們在田邊、濱海或魚塭旁上菜鄉間料理,早在「風土」「產地」「在地食材」等餐飲關鍵字和流量密碼之前,她們就已經是「在地飲食」先行者。

現在透過農業部辦理輔導案,由農業科技研究院、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共同執行的「記憶中的那一味」計劃案,總共動員4組全12家田媽媽餐廳X 4位名廚X4位飲食文字工作者,歷經4個月創意激盪,再以台式辦桌宴,發表12道「記憶中的那一味」招牌菜色的「Before & After」成果,過程中透過專家交流、把脈,重新定錨每間田媽媽餐廳營運方向,掀起活絡老字號餐飲品牌的風潮。

集結擅長法菜、台菜及現代料理技法的簡天才、張皓福、吳健豪、楊柏偉名廚專家,加上四位飲食文字工作者的同步田野調查、實作指導及紀錄觀察,2023田媽媽輔導案為田媽媽品牌打造二大亮點,包括「採集當季在地物產 強化季節感旬食的風土餐飲」以及「餐廳菜色及食農體驗,有助農村廚房也能成為農創亮點」等轉型重點。

圖片名稱
「記憶中的那一味」辦桌宴頭盤,每道發表小點都是微風土,拼出散落山海的田媽媽餐廳物產特色。

田媽媽計劃輔導亮點1:採集當季在地物產,強化季節感旬食的風土餐飲

在今年農業部的田媽媽計劃「記憶中的那一味」展開期間,4位主廚及4位記者分組前進產地瞭解田媽媽營運現況時,發現有些餐廳菜色很可惜地未能展現在地物產及季節感等特色,經過主廚的陪伴激發想法,目前12間田媽媽餐廳招牌菜變身後,多能結合地菜及物產特色,這是很棒的轉型。

圖片名稱
2023田媽媽輔導案的專家團隊,由名廚簡天才(左起)、張皓福、吳健豪、楊柏偉共同組軍。

譬如,台灣第一家獲得米其林必比登肯定的田媽媽餐廳「長盈海味屋」,位於台南北門魚塭產區,有直撈魚鮮產地優勢,而原先的招牌菜色「朝虱目想魚乾滷肉」為傳統的台式漁家菜。現在經由名廚張皓福助拳,搭配當地生產的蒜頭、番茄和秋冬盛產的果物柑桔醬汁,加入翠綠的孢子甘藍配色,保留台菜醬燒味型,視覺多了地中菜歐陸的美感,深沉的滷肉變俏皮。

圖片名稱
「長盈海味屋」招牌菜色「朝虱目想魚乾滷肉」經由名廚張皓福建議,搭配當地生產的蒜頭、番茄和秋冬盛產的果物柑桔醬汁,加入翠綠的孢子甘藍配色,保留台菜醬燒味型,視覺多了地中菜歐陸的美感。(攝影:陳志東)

另一道宜蘭「一佳村養生料理」招牌「三味瓜仔魚」,也是在名廚楊柏偉(Nick)優化後,同步升級美感及風味。原本三味瓜仔魚的作法是結合宜蘭漬物和在地野菜等元素,把台灣鯛魚搭配漬物瓜仔脯;Nick則把魚肉、瓜仔脯及野蔬製成魚漿,用擠花袋擠進南瓜花,搭配蛤蜊乾和魚高湯,滋味鮮美、華麗轉身,主廚分享點亮了田媽媽料理靈感,優化在地物產使用的可能性。

圖片名稱
田媽媽辦桌上菜,菜色及形式吸睛,吸引手機搶食。

田媽媽計劃輔導亮點2:餐廳基地結合產地遊程,有助農村廚房增加農創亮點

田媽媽餐廳多是家庭食堂,常見四代同堂、二代傳承、菜色設計結合物產及風土民情,可發展結合農漁村產地遊程的體驗經濟,為農村廚房增添農創亮點。

譬如,以「筍香卷」獲得農業部「記憶中的那一味」競賽金獎的茶山村「一晴食坊」物產豐富,是擁抱阿里山咖啡、黑糖、野蜜、麻竹筍等食材的田野大富翁,懂把農事體驗包進遊程,田媽媽陳裔晴和先生許霹耀夫妻檔就和社區聯手,規劃食旅體驗,旅客來此用餐、玩水、遊山徑、割筍,白天吃田園料理,傍晚到營火旁吃鄒族烤肉聊天。

圖片名稱
左/「一晴食坊」田媽媽陳裔晴(右起)、女兒許衣淳和先生許霹耀,全家包辦好吃好玩嘉義茶山村遊程。右/許霹耀在村裡的hufu(鄒語,涼亭)柴燒烤肉。(攝影: 劉若媺)

藉由執行計劃案,名廚吳健豪及記者前進茶山村「一晴食坊」現場,紀錄到一晴食坊以餐廳為基地,結合社區力量策劃一泊三食的行程,是把傳統農村直接生產導向農創的多面向發展的作法,具備地方創生的永續思維輪廓,此時需要專家的指點細節,資源的整合,有條件做為田媽媽餐廳結合地方創生的示範亮點。

還有更多位於山區的田媽媽餐廳,都同樣必須面臨地理交通的限制及氣候考驗,應該思考除了提供直接餐飲服務之外,如何建構起地方創生思維,讓山區及森林的居者在地樂居,實踐共好的永續生活。

圖片名稱
工作團隊2023年秋天再訪南投仁愛鄉原夢觀光農園進行輔導課程,期待田媽媽團隊成員的一小步,是推動永續飲食及食農教育的一大步。

田媽媽可與學校、企業對接,共同推動食農教育

在農業部的輔導陪伴下,在地發展22年的田媽媽餐廳品牌,是相當本土DNA的餐飲計劃,現在隨著第二、三代回家接棒,「田孩子」們開始為老店帶來新意──他們為老菜說故事,創造話語權;家庭料理盛盤多些美感;在地物產經由好的技術加工升級成有經濟價格的伴手禮……這些轉型中的鄉土料理,有機會成為表述台灣味的新勢力。

盤點現況,目前全台田媽媽餐廳共有110家,已具備規模經濟,當成帶有品牌力的餐飲系統,可以串接成旅遊食宿亮點,再加上多數田媽媽在餐廳營運的同時,也是物產生產者,她們是「農場到餐桌」的實踐場域,可以跟學校、企業對接,共同推動食農教育、低碳飲食、永續旅遊等議題。

圖片名稱
南投鹿谷「田媽媽小半天風味餐坊」,招牌菜色「阿嬤ㄟ醬筍丸」變身成為炸物「筍友吉拿棒」,正好呼應殷實與靈活的家族二代田媽媽特色。

結合餐旅路線、打造感動經濟商模,田媽媽有機會帶動整體餐旅經濟

田媽媽餐飲品牌還不只是提供餐飲消費及環境教育意義,也能串連建置餐旅體驗路線及打造感動經濟的商模。

今年來台第六年的的國際美食米其林評鑑,就看到台灣田媽媽餐廳在地化的餐飲特色亮點,譬如,在台南北門的「田媽媽長盈海味屋」去年入選台南米其林評鑑名單,這是台灣首次有田媽媽餐廳打進國際賽,在國門重新開通之後,可以吸引外國人前往來朝聖,也開創餐飲話題,當然,米其林絕對非神壇,但入選米其林意即田媽媽餐廳達到進軍打國際賽的規格,這是一件可以敞開心胸值得開心的好事。

相較於關注、參與國際餐飲評鑑盛事《 MICHELIN Guide》《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的餐廳大多數位於一線城市,台灣的田媽媽餐廳是台灣「田間的米其林」,在公部門計劃案及市場創意行銷的策略上應讓她們散發「值得專程造訪」的氣勢,未來若能串連起散落山林田野的她們,可以架接台灣風土旅行資源,有條件吸引國際觀光客及高品質國旅客群前往消費,帶動台灣整體的餐旅經濟。

圖片名稱
田媽媽辦桌宴邀請多位飲食專家,同場了解輔導案的發想及成果。
 

|責任編輯:彭秋芬|


[專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

點擊下方圖片看完整計畫及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計畫由來|

農委會(2023年8月1日起升格為農業部)2003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開創其副業成立「田媽媽餐廳」。20年來,屹立在台灣各鄉鎮的「田媽媽」餐廳招牌等於健康、美味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而這都是許多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田媽媽們,努力實踐土地飲食記憶與傳承保存的成果。

今年農業部辦理「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12家田媽媽餐廳於決賽脫穎而出,由綠色餐飲指南團隊偕同四位法餐或臺式料理背景主廚,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輔導,並聯手四位長期推廣永續餐飲的資深美食工作者,記錄遍佈台灣鄉鎮、記憶中不能消失的那12味;以及田媽媽經歷輔導後,如何從盤飾、配菜、配色、包裝等,再創臺式美感飲食的新可能!

記憶中的那一味
指導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執行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