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那一味
[ The Taste of Taiwan ]
【記憶中的那一味09】一群客家媽媽,共同守護傳統米食文化│新竹芎林「飛鳳傳情米點坊」
飛鳳傳情米點坊沒有固定用餐空間,而是製作鹹豬肉、芋圓、滷豬腳、油蔥酥等等熟食菜色在農會超市裡販售,或開辦食農教育班,手把手傳遞客家食材知識給當地鄉親,組成班員幾乎都是芎林當地的客家媽媽。
新竹芎林飛鳳傳情米點坊是由農會家政班學員組成的田媽媽班,歷史悠久已約20年。但跟一般田媽媽不一樣的是,大部分田媽媽都是餐廳,可以直接走進去用餐,然而飛鳳傳情米點坊沒有固定用餐空間,而是製作鹹豬肉、芋圓、滷豬腳、油蔥酥等等熟食菜色在農會超市裡販售,或開辦食農教育班,手把手傳遞客家食材知識給當地鄉親,組成班員幾乎都是芎林當地的客家媽媽。
也因此,當主廚走進這家田媽媽,看到的不是桌上的菜,而是整個田媽媽,甚至整個農會超市營運的角度、方向與細節。
皓福主廚說,例如超市裡擺著魚腥草乾、仙草乾、客家酸菜、梅干菜、南瓜等客家庄常用食材,用塑膠袋裝著,一袋100元。當然,很便宜,供應給在地客家鄉親剛剛好,但如果今天田媽媽希望拓展更多客源,希望觀光客來到新竹都會繞到芎林來逛超市,那就需要改變,或許在包裝上創造質感,或者加工成茶包讓遊客回家後方便沖泡或當成伴手禮,如此才能創造更多產值。
又例如,一顆南瓜賣60元,但如果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將其加工成南瓜冰淇淋,就不僅為當地創造特色,也帶來吸引力。
主廚示範煎西瓜 不只好吃更要有趣
對於田媽媽整體的菜色,皓福主廚說,飛鳳傳情米點坊的菜很好吃,但好吃的菜到處都是,要能讓人印象深刻,必須要有趣。
於是這一天,皓福主廚現場表演煎西瓜給田媽媽們吃。這個完全顛覆田媽媽料理思維的作法,瞬間讓整個現場騷動起來,短短幾分鐘,「那位曾獲得綠色餐飲年度最佳主廚的人要在我們廚房裡煎西瓜」這件事在芎林農會裡就傳開了,一群客家媽媽開始用客家話七嘴八舌討論起西瓜,農會主任還親自跑到農會超市裡挑了顆漂亮黑美人西瓜抱進廚房。
這群平常在廚房裡霸氣十足的田媽媽們,這時都像小學生一樣充滿好奇,等著看主廚表演。
然後皓福主廚說話了:西瓜沒有蛋白質,加熱它不像烤牛排或炸薯條會有梅納反應帶來濃郁香氣與滋味,但透過橄欖油煎西瓜,可以讓它表面焦糖化,並讓平常我們熟悉的西瓜冰涼爽脆口感,變成有一層薄薄油脂裹上的厚實,而且入口帶著溫熱與溫和的甜度,完全顛覆大家對西瓜的傳統印象。「這就是讓食物不止好吃,而且有趣。」
「所以,接下來幾個月,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妳們那道好吃但不有趣、而且又顏色黑黑不好看的招牌『梅干絞肉』,變成讓人感覺好吃又有趣的食物。但這件事不是我怎麼決定,而是我們一起來思考,找出方向。」
芎林水好土肥 盛產優質稻米
芎林地處新竹平原與山區交界,早年是泰雅族與賽夏族的遊獵區域,同時擁有平原與丘陵地貌,清朝年間,客家人進入開墾,很快讓這裡成為頭前溪中上游各街庄的學術文化中心,後因遭逢洪水天災,地位才慢慢由竹東取代。
芎林之名主要因鄉內九芎樹蒼蔚成林故名「九芎林」,但發音如「久窮林」不吉利因此更名「芎林」。芎林一直以來都很客家,目前鄉里內人口約9成都是客家鄉親,保留很濃的客家精神,也保留著很完整的客家米食文化。
因為灌溉水源來自保護區內的頭前溪水,且土壤屬於砂頁岩老沖積土,水源清澈土質肥美,稻米品質優良,相傳日治時代曾被進貢日本天皇因此又稱「貢米」。
直到現在,芎林鄉一期稻作都仍維持300公頃以上,是北台灣重要稻米產區,得過不少稻米獎項。為了推廣客家米食文化,芎林鄉農會約於20年前成立「飛鳳傳情米點坊」田媽媽,除了販售多樣米食商品,更不時開課傳授客家米食廚藝,讓文化得以傳承。
應節慶製作客家風味米點及家常菜
目前飛鳳傳情米點坊田媽媽主要成員包含彭金娘、徐淑惠、林美玲等數位,都是在地土生土長的客家媽媽或是附近鄉鎮嫁來的芎林媳婦,並由農會總幹事、主任跟輔導員黃巧君一起在旁協助。
\\ 田媽媽上菜 //
01 |
|
|
梅干絞肉
這次得獎的招牌菜,非常好吃下飯。
|
02 |
|
|
牛汶水
底部是用老薑熬煮的黑糖薑汁,取一糰艾草齊粑放在上面,表面放炒香的花生片。
(圖片提供:飛鳳傳情米點坊) |
03 |
|
|
滷豬腳 也是招牌菜色之一,料理得Q彈有勁。 |
────────────
Shop Info
店家資訊
飛鳳傳情米點坊
地址:新竹縣芎林鄉文山路626號
電話:03-5923873
|核稿編輯:彭秋芬|
[專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
點擊下方圖片看完整計畫及更多文章
|計畫由來|
農委會(2023年8月1日起升格為農業部)2003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開創其副業成立「田媽媽餐廳」。20年來,屹立在台灣各鄉鎮的「田媽媽」餐廳招牌等於健康、美味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而這都是許多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田媽媽們,努力實踐土地飲食記憶與傳承保存的成果。
今年農業部辦理「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12家田媽媽餐廳於決賽脫穎而出,由綠色餐飲指南團隊偕同四位法餐或臺式料理背景主廚,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輔導,並聯手四位長期推廣永續餐飲的資深美食工作者,記錄遍佈台灣鄉鎮、記憶中不能消失的那12味;以及田媽媽經歷輔導後,如何從盤飾、配菜、配色、包裝等,再創臺式美感飲食的新可能!
指導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執行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