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記憶中的那一味

[ The Taste of Taiwan ]

記憶中的那一味
首頁專題記憶中的那一味【主廚輔導課04】讓田媽媽學法餐?!替傳統漬物找到新春天,可以吃的瓜仔花料理│宜蘭一佳村養生料理

【主廚輔導課04】讓田媽媽學法餐?!替傳統漬物找到新春天,可以吃的瓜仔花料理│宜蘭一佳村養生料理

2023.11.01
圖片 - 拾光快門影像工作室余奕賢
文字 - 馮忠恬
文字 - 馮忠恬
圖片 - 拾光快門影像工作室余奕賢

師法主廚,藍振中將台灣鯛、瓜仔脯及園子裡種植的四季野蔬製成魚漿,拿去蒸熟,再輔以醬汁搭配,Nick主廚幫他開啟了對瓜仔脯的想像,其他的調味與口感,就由主理餐廳的他來自由拿捏。

漢柔情是對宜蘭「一佳村養生料理」第二代主理人藍振中的最大印象,看起來頗有架式,甚至帶點江湖氣的他,這次特別來到台東長濱的法式料理餐廳Sinasera 24,因為農業部「記憶中的那一味」田媽媽輔導計畫,藍振中被主廚楊柏偉(Nick Yang)邀請用餐,我們都有點期待,也帶著些許的緊張,不知道Nick主廚等等會端出什麼菜?田媽媽能否吃得習慣?

圖片名稱
輔導課後,主廚Nick帶大家參觀Sinasera 24長期合作的長濱宏成蝸牛農場,圖為友善養殖的白玉蝸牛。

好幾道菜,藍振中都吃得緩慢,速度慢到我忍不住問:「是不是不喜歡?」他卻搖搖頭說:「我想好好感覺食物熱的跟冷的味道。」我心領神會,接下來都不問他了,只識相的把他不吃的麵包給拿走。

Nick主廚貼心的將「一佳村養生料理」的瓜仔脯放入菜單,這是藍振中參加農業部「記憶中的那一味」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時的得獎作品(詳見:後山收成的無毒野蔬與自家漬的美味鮮酸),他將台灣鯛片成薄片,捲入宜蘭傳統漬物──瓜仔脯一同清蒸,鯛魚的軟嫩與瓜仔脯的脆口,在口感上形成漂亮的對比,輔以魚鮮與發酵的鹹甘,令評審印象深刻。

這次Nick主廚同樣用了瓜仔脯與鯛魚兩種食材,但又額外添加了南瓜花與檸檬香茅,同是廚師的藍振中,一見到Nick主廚創作的「檸檬香茅、鯛魚、南瓜花」,馬上說:「這道菜……感覺好費工喔!」你知道他正在思考,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

圖片名稱
左/藍振中「記憶中的那一味」得獎作品,在台灣鯛裡包入宜蘭的傳統漬物瓜仔脯。(攝影:林科呈)右/為了和田媽媽深度溝通,突破風味搭配的框架,Nick主廚特別以藍振中得獎作品裡的瓜仔脯與鯛魚兩個關鍵食材,創作出「檸檬香茅、鯛魚、南瓜花」。

以植物的發酵鮮美,搭配海之鮮,增加菜色深度

用餐完的隔日,記憶猶新,Nick主廚直接示範菜色從無到有的過程。

圖片名稱
左/藍振中專心的聆聽,想知道整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右/Nick主廚直接示範。

南法傳統上會用櫛瓜花,在台灣則以具在地農村風情的南瓜花取代,兩者都是農夫疏苗時會拔下來的花兒,物盡其用,將花蕊去除後,成為漂亮外衣,準備內餡。

內餡以鯛魚魚漿為主體,放入蓮藕、櫛瓜等有口感的切丁蔬菜,不過主角當然是宜蘭的傳統漬物——瓜仔脯,經過發酵後的瓜仔脯,有淡淡酒香,Nick主廚將其稍微清洗,舒緩些許的生猛,再將所有材料和魚漿抓勻,完成內餡,裡頭有魚鮮、發酵物的甘醇以及蔬菜的口感,捏成小球蒸熟,本身即是一道討喜美味的菜色,不過如果想堆疊其他風味,讓味道更有層次、菜色看起來更精緻漂亮,還可以怎麼做?。

主廚先將魚漿內餡放入塑膠袋後打結,剪開底部成為擠花袋,花朵脆弱,用擠花袋可以方便灌滿塑形,魚漿被包裹入花,也彷彿穿上了華麗外衣。

圖片名稱
左上/將內餡捏成小圓球,蒸熟後即很美味,但如果想更上層樓,該怎麼做呢?左下/以自製擠花袋在南瓜花裡灌入內餡塑型。右/蛤蜊乾很能增加料理的深度與鮮味,是秘密武器食材。

視覺提升後,接著處理味道,法國料理重視醬汁,時常透過醬汁增加味覺的深度與滿足感,Nick主廚施起魔法,從藍振中的瓜仔脯、鯛魚兩元素延伸,一為發酵物,另一個為魚鮮,醬汁便以發酵、鮮味起頭,用排灣族土坂部落的發酵橄欖汁、蛤蜊乾、魚高湯一同熬煮成汁,發酵橄欖與蛤蜊乾不落俗套的提升了醬汁的整體鮮度,Umami(鮮味)十足,尤其蛤蜊乾用得極為巧妙,問Nick主廚怎麼會想到這個食材?他說第一次看到蛤蜊乾是在金門,發現它很能增加料理的深度與鮮味。蛤蜊乾是金門的乾貨特產,創意全在日常生活裡有意識的收集、感受身邊各色滋味。

熬好的醬汁,勾薄芡增稠,最後加上檸檬香茅純露、刨上檸檬皮,取其香氣,也藉著檸檬的酸香感,點亮原本深沉的醬汁精神,澆淋在蒸熟的魚漿南瓜花上。

如此,便完成了這道飽含著鮮味、香氣與美感的「檸檬香茅、鯛魚、南瓜花」。

圖片名稱
Nick主廚創作的「檸檬香茅、鯛魚、南瓜花」。

一佳村的野菜時蔬,遇上長濱的豐美物產

如同許多田媽媽餐廳位於產地,甚至自己就是生產者,Nick主廚所在的Sinasera 24,座落於台東長濱,一個沒有火車站、客運站,卻有著豐美食材的地方,太平洋是他們的冰箱,阿美族的野菜開闊了視野、吹著海風的稻米、煮海為鹽、打獵來的野味、還有各種耕作、養殖的食材……。

既是產地,一到產季,同樣食材大量出現,或颱風突然來襲,農民得趕緊收成,Nick主廚說:「這裡沒有市場概念,我們就在產地中間。」時常不是要採購多少,而是當農民盛產或突然得收成時,大家都會幫忙解決,想方設法的來應用,因此便產生出不少的保存食,或發酵或醃製或風乾,讓味道轉化或濃縮,延長保存期,也讓隨時想用時手邊有食材。

圖片名稱
宜蘭人擅長醃漬發酵物,藍振中也從母親手裡習得技藝,此為一佳村自製的瓜仔脯、豆腐乳、糖醋蕗蕎,鹹鮮得宜,美味下飯。(攝影:林科呈)

當宜蘭的傳統漬物,映射出在地風土,記憶了家族味道的傳承時,台東長濱Sinasera 24的保存食,則標記出產地的多元豐美與主廚和農民站在一起的心意,從瓜仔脯衍伸而出的保存食概念,在宜蘭與長濱,各有不同演繹,正如同鯛魚與瓜仔脯兩種食材,放在Nick主廚與藍振中手裡,各有精彩表現。

圖片名稱
左/宜蘭傳統漬物瓜仔脯。右/一佳村養生料理為類似私廚的預約制, Nick主廚在理解了藍振中的經營模式後,建議除了醃漬物外,也可推出冷凍食品做為伴手禮,瓜仔脯、自種植野菜都可以作為水餃內餡,也可解決產季時數量過多問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大變身:從三味瓜仔魚轉身為浪漫瓜仔花

甫剛新婚的藍振中,遇到老婆常露出恩愛調皮的模樣,看到Nick主廚做出這道「可以吃的花」,當然義不容辭,和主廚討論後決定也要以南瓜花來入菜,對味道很有天份的藍振中,開始掌勺後,不僅延續了父母原先定位的青草養生餐,店裡也開始有自己的創意菜色,這次被Nick主廚擾動創作之心,決心做出自己版本的魚漿南瓜花,藍振中信心十足地說:「就叫他瓜仔花好了!」簡單直接、不矯揉造作,正如他一貫的風格。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一佳村以養生料理、季節時蔬與精準調味,擄獲不少老饕的心,食材跟著四季節氣,每次去都有驚喜。上為:炒赤道櫻草、下為紅麴豬腳(攝影:林科呈)。

師法主廚,藍振中將台灣鯛、瓜仔脯及園子裡種植的四季野蔬製成魚漿,拿去蒸熟,再輔以醬汁搭配,Nick主廚幫他開啟了對瓜仔脯的想像,其他的調味與口感,就由主理餐廳的他來自由拿捏。在一旁陪伴的藍太太Chris總是微笑著,我想,他一定是藍振中所有新菜色,第一個吃到的人。

宜蘭的傳統漬物搖身一變為可以吃的浪漫瓜仔花,它不僅是一道菜餚,也反映出藍振中的心境,吃了也會跟著感染幸福。

圖片名稱
藍振中與妻子新婚甜蜜,新菜瓜仔花第一個就要獻給她。

|責任編輯:彭秋芬|


[專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

點擊下方圖片看完整計畫及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計畫由來|

農委會(2023年8月1日起升格為農業部)2003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開創其副業成立「田媽媽餐廳」。20年來,屹立在台灣各鄉鎮的「田媽媽」餐廳招牌等於健康、美味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而這都是許多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田媽媽們,努力實踐土地飲食記憶與傳承保存的成果。

今年農業部辦理「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12家田媽媽餐廳於決賽脫穎而出,由綠色餐飲指南團隊偕同四位法餐或臺式料理背景主廚,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輔導,並聯手四位長期推廣永續餐飲的資深美食工作者,記錄遍佈台灣鄉鎮、記憶中不能消失的那12味;以及田媽媽經歷輔導後,如何從盤飾、配菜、配色、包裝等,再創臺式美感飲食的新可能!

記憶中的那一味
指導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執行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