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記憶中的那一味

[ The Taste of Taiwan ]

記憶中的那一味
首頁專題記憶中的那一味【主廚輔導課10】茶山與法餐的相遇:摩登精巧版的包種茶虎咬豬│天然茶莊

【主廚輔導課10】茶山與法餐的相遇:摩登精巧版的包種茶虎咬豬│天然茶莊

2023.11.07
圖片 - 王士豪、Jimmy Yang
文字 - 番紅花
文字 - 番紅花
圖片 - 王士豪、Jimmy Yang

位於汐止與南港交界處的茶山,古名叫做大坑,此處是台灣鼎鼎大名文山包種茶的發源地,「天然茶莊」從清朝揭開小農製茶之農藝,至今已傳承交棒到第四代蔡旭志和周慧慧夫妻兩人,如今擁有百多年的製茶工藝和三十多年的中餐經驗。

起做茶賣茶餐,天然茶莊絕對是本格老店,但它卻也是全國「田媽媽餐廳」裡資歷最淺嫩的一家,2023年初甫通過田媽媽審核資格,六月時即在「記憶中的那一味」決賽中脫穎而出,成為田媽媽年度輔導計畫中的一員。魁梧的蔡旭志整個人看起來像是一隻從不伸出爪子的豹,不銳利,但氣勢活旺。

圖片名稱
左/在天然茶莊用餐,有大片的山林綠意相伴。 右/位於汐碇路往山上產業道路旁,綠意圍繞的天然茶莊。。

簡天才師傅,江湖上人稱「法餐南霸天」,他所主持的「Thomas Chien法式餐廳」獲法國外交部認證為「台灣最道地法菜餐廳」甚且名列全國唯三的「頂級餐廳」,個性總是不藏私的簡天才師傅今年接受農業部的邀請,擔任田媽媽輔導計畫的決賽評審長和分組老師,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內,他與入選的田媽媽餐廳密集交流輔導,當這位頂尖法餐主廚遇上設計茶葉入中菜的田媽媽天然茶莊,會產生什麼樣的當東方遇上西方的激盪與美好變化,蔡旭志和周慧慧,內心既忐忑又充滿期待。

這份忐忑,在他們看到簡師傅團隊的烘焙主廚,運用天然茶莊的有機茶粉,做成蓬鬆如雲、質地柔潤、芳香可口的戚風茶蛋糕時,瞬間化為「被大師直接肯定」的感動與驚喜,不同的料理不同的溫度就需要不同刻度的茶粉,這一路的摸索,在那一小塊戚風蛋糕裡,看到商業利用的開朗前景,旭志心裡想,用心栽種的有機茶,有更好的出路了。

圖片名稱
左/天然茶莊以自家包種茶製作的茶香小發糕。右/簡師傅團隊的烘焙主廚,運用天然茶莊的有機茶粉做成的戚風茶蛋糕。

以茶葉粉入小割包,傳統風味創新

蔡旭志以他自家茶葉入餐的設計頗多元,決賽中他的「東坡肉割包」讓評審團大大驚艷。割包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傳統小吃,我們對割包的認知,是源自福建泉州的大大的一個白色麵皮做得像老虎嘴型,夾餡的標配是酸菜、花生粉、香菜和滷豬五花,通常吃一個就半飽了,如果是食量較小的女性或兒童,吃下一個割包,往往吃不下其他餐桌上的美食,割包的份量有點尷尬啊。

這個尷尬的傳統份量,對於希望客人能夠多點幾樣天然茶莊好吃料理的蔡旭志而言,不是阻礙,卻是一個可以創新成亮點的吃巧的小點,英國倫敦都可以有割包店存活十年而且還一路開了六家店,蔡旭志有信心「割包一定可以做成年輕人也喜歡的樣子和口味」,首先他從尺寸上做了大膽的突破。

傳統割包是吃飽,蔡旭志希望自己的割包是「吃巧」,既可滿足口腹之慾,又不成為熱量的負擔,「小而巧」的割包遂成為天然茶莊特色料理的一大亮點,割包大小被縮減了三分之二,成為三五口就可以吃完的小點心。當然,只有在大小上面做文章是不夠的。

圖片名稱
本次入選12味的天然茶莊招牌菜色「觀自在煨東坡包種茶割包」,平時在店內以此大氣方式上桌。

傳統割包是鬆軟的白色麵餅皮,香氣單調,卻乏變化。蔡旭志將他自家茶園生產的得獎有機包種茶,經過無數次測試,終於摸索到割包最適合的茶粉末顆粒大小,揉進麵團裡,此時割包的傳統白色被改變了,且入口盈滿撲鼻的清新茶香,擁有好茶是天然茶莊的最大優勢,以茶葉粉入小割包,一推出即大受附近中研院的學者和員工們歡迎。

為求品質穩定,蔡旭志遠赴台南商請名店「克林台包」為天然茶莊手工生產「包種茶割包」,對於品質的不妥協,哪怕是一個小小割包,蔡旭志也一定要找到「旗鼓相當」的代工,兩家老字號一南一北理念一拍即合,讓茶割包有了穩妥的起步。

用漢堡紙包裹茶割包,更添精巧與摩登

有了餅皮的風味創新,內餡上簡師傅和旭志都對守住傳統味道的滷五花肉感到滿意,採用台中大安區農會的產銷履歷安諾豬,100%國產豬,保證溯源,瘦肉精零檢出,是茶香割包它風味和安全整體性的承諾。酸菜可不是買現成的,每一口酸菜都是蔡旭志向長期配合的小農阿姨收購回來以後,再入鍋慢慢炒香調味,酸菜毫不粗澀,十足的酸香而嫩口,完美平衡滷五花肉的油潤。但是花生粉被拿掉了。這點我非常驚訝。

圖片名稱
第三次輔導課時,蔡旭志和簡師傅一起調整菜色。

蔡旭志和簡師傅一起討論花生粉的去留,麵團的茶香、滷肉的醬香、酸菜的酸香、芫荽的獨特醛類香氣通通都有了,一定還要有花生粉嗎?花生粉會讓客人吃得手上和桌子都掉屑,不是好的用餐體驗,既然這麼不方便,整體割包的香氣也夠層次夠豐富,沒有花生粉的天然茶莊包種茶割包,依舊閃閃發光,美味度不減,用餐的舒適度更高。

圖片名稱
簡師傅幫割包加上好看的開口紙袋,增添摩登感。

當眾人都為這精巧的茶餐包歡呼時,簡師傅以其卓越的擺盤美學又賜予這割包更美好的一筆,他說,「我們來幫割包墊個好看的開口紙袋吧,讓客人更好拿,肉或酸菜也不會尷尬掉在手上,這樣也很適合去市集擺攤時銷售,有一種如漢堡的摩登感,更吸睛,更擊中年輕人的心」。

於是,百年茶農第四代的田媽媽茶餐廳,誕生了一個推向國際也大有可為的「包種茶虎咬豬」!

這是台灣頂尖法餐主廚與田媽媽餐廳的師徒作戰計畫,四個月的輔導過程,看得見的,是一個傳統割包的摩登變身,更多看不見的,是對於餐飲整體發展的經驗傳承,熱愛學習的蔡旭志和周慧慧說,在簡師傅身上學到太多太多,面對即將到來的天然茶莊大改裝,蔡旭志本來壓力沈重,但此刻他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輪廓和邏輯。

圖片名稱
田媽媽受簡師傅邀請到THOMAS CHIEN用餐,望向鏡頭的蔡旭志流露出更勝以往的自信和沉著。

|責任編輯:彭秋芬|


[專題]
記憶中的那一味

點擊下方圖片看完整計畫及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計畫由來|

農委會(2023年8月1日起升格為農業部)2003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開創其副業成立「田媽媽餐廳」。20年來,屹立在台灣各鄉鎮的「田媽媽」餐廳招牌等於健康、美味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而這都是許多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田媽媽們,努力實踐土地飲食記憶與傳承保存的成果。

今年農業部辦理「傳承新食代選拔活動」,12家田媽媽餐廳於決賽脫穎而出,由綠色餐飲指南團隊偕同四位法餐或臺式料理背景主廚,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輔導,並聯手四位長期推廣永續餐飲的資深美食工作者,記錄遍佈台灣鄉鎮、記憶中不能消失的那12味;以及田媽媽經歷輔導後,如何從盤飾、配菜、配色、包裝等,再創臺式美感飲食的新可能!

記憶中的那一味
指導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執行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
協力單位:綠色餐飲指南、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